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PCI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许丽华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经桡动脉PCI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比硝酸甘油加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桡动脉痉挛效果.结果:硝酸甘油加维拉帕米优于维拉帕米(P<0.05);硝酸甘油优于维拉帕米(P<0.05);三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物,认真护理,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 促通技术与推拿手法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乐怡;胡翔;李秋萍;朱锦杰;朱俞岚;刘华卫;瞿强;陆建春

    目的:对西方现代促通技术与中国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痉挛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12/2004-12上海几家医院及社区(奉贤中医院、龙华医院、长寿路地段医院、静安老年医院、市一医院宝山分院、市六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以及田林社区)中的28例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31~85岁;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2~4级.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②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统一采用的现代促通技术:Rood易化技术中的快速刷擦、叩击等方法刺激患侧上肢伸肌;抑制技术中的持续缓慢牵伸方法,沿上肢长轴挤压肘、腕关节,在肘、腕关节伸展位时让患者将身体的重心移到患侧使之负重,必要时用分指板辅助伸指.中医推拿手法:刺激性手法中的滚法、揉法、捏拿等治疗手法施于患侧上肢伸肌.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天或隔天做1次抗痉挛治疗.6次治疗分别是:第1次:促通技术5 min;第2次:促通技术20 min;第3次:推拿手法5 min;第4次:推拿手法20 min;第5次:结合治疗10 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10 min);第6次:结合治疗20 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20 min).6次治疗在一两周内完成.③疗效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标准(0~5级: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5级:受累部分僵直)评估患者每次治疗前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程度,将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下降1级以上视为痉挛缓解;从治疗结束后痉挛缓解开始计算时间,到痉挛再次回到原来的级数所经过的时间视为痉挛缓解时间,将该时间作为疗效判定依据.④应用配对的秩和检验分析,用中位数表示均数,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均数的范围.结果: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时间为5 min时,促通技术治疗与推拿手法疗效相同,痉挛缓解的时间分别是9.5和10.0 min(P>0.05).治疗时间为20 min时,促通技术治疗后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37.5和26.0 min,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 min与推拿手法单独治疗20 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min与促通技术单独治疗20 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促通技术和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明显优于推拿手法(P<0.01).②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作用时间治疗效果比较:促通技术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促通技术治疗5 min(37.5和9.5 min,P<0.01);推拿手法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治疗5 min(26.0和10.(min,P<0.01);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 min(41.0和24.5 min,P<0.01).结论:促通技术和推拿手法在对偏瘫患者的抗痉挛治疗方面都有效,相同的治疗方法下,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在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时间为5 min时,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同.治疗时间为20 min时,促通技术显优势,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效果相近,疗效均优于推拿手法.

  • 抗痉挛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的作用

    作者:梁松;李江;易霞;李雄斌

    目的 : 探讨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 将 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 25例,对照组 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和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 Ashworth量表 (Ashworth's measure ,MAS)评定痉挛程度. 结果 : 治疗组 MAS评分为 0.92± 1.08,对照组评分为 1.56± 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1.78,P< 0.05).两组 1~ 5功能区 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3.17~ 5.32,P< 0.05). 结论 : 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

    作者:李瑞仕;冯兆才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头针配合推拿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评估.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儿下肢痉挛指数降低7~10分者9例,降低4~6分者10例,降低1~3分者7例.结论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有明显的疗效.

  • 运用运动控制理论治疗老年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燕青;周永生

    目的 探讨运用运动控制理论指导下的踝关节运动训练方法治疗老年腓肠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60~69岁老年腓肠肌痉挛患者,按门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踝关节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运用运动控制理论,以预防和控制腓肠肌痉挛为任务导向,进行踝关节运动训练.12周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肌痉挛症状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 12周末,两组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腓肠肌痉挛症状改善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纯踝关节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腓肠肌痉挛症状,在此基础上运用运动控制理论,以预防及缓解腓肠肌痉挛为任务导向的踝关节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发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A型肉毒杆菌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护理

    作者:梁菜清;张薇平

    眼睑及面肌痉挛是康复理疗科的常见疾病,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长期频繁的痉挛除影响美观外,严重者可导致功能性失明.因多数病例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因此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以及针灸、理疗、神经干阻滞法、手术神经干切断、微血管减压术等,但效果欠佳且容易复发.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A型肉毒杆菌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7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