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颖;吕树铮;艾辉;刘文娴;陈韵岱;柳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分为2组,梗塞后心绞痛组38例,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状态.其中49例为单支,8例为双支,1例为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均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77枚,其中1例因钢丝不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手术成功率98.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梗塞后心绞痛组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不全组左室射血分数(EF)由术前的47.1±8.6%提高至术后的64.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均能从事轻至中度体力活动.随访2-18个月,心功能均在Ⅰ-Ⅱ级,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生.结论:AMI恢复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是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冠脉干预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李继福;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吕瑞娟;孙祎;李瑞建

    目的探讨冠脉干预时间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33例ST段抬高AMI的患者,87例6h内开始冠脉干预(早期介入组),46例6-12h内开始(延迟介入组).81例冠脉内直接置入支架(直接支架组),52例先球囊扩张再置入(常规支架组).分析ST段无回落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元分析发现,早期介入和直接支架均是ST段无回落的保护因素(OR=0.59,95%CI=0.44-0.79,P=0.00;0R=0.71,95%CI=0.56-0.89,P=0.00),直接支架组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7-0.94,P=0.01).直接支架组比常规支架组明显减少造影剂用量和缩短X线曝光时间(114±35ml vs 165±62ml,24.2±16.7min vs 31.8±18.3min,P<0.05),并节省球囊.结论在ST段抬高AMI冠脉干预治疗中,应尽量缩短开始冠脉干预的时间,对适宜的病变应直接置入支架.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于洪艳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入院35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2例)和对照组(PCI 13例)均发病于12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术,收集所有病历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照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5%),常规PCI未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为(8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抵于对照组,但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及支架植入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田芳;周丕明;朱卫民;李军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 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邱原刚;郑良荣;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许毅;赵莉莉;陶谦民

    目的了解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患者入选,术前24 h内及术后第3天分别用90项症状清单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1)术前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躯体化因子分仍高;(2)男性患者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则恐怖因子分较高;(3)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等评分高于冠心病患者;(4)手术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得分较术前减低;(5)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恐怖因子分(1.34±0.38)高于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者(1.15±0.23,P<0.05);(6)详细谈话组阳性症状均分低于常规谈话组(分别为2.46±0.37,2.56±0.48,P=0.02);(7)7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症状均分(2.62±0.45)高于60岁以下(2.47±0.43,P<0.05)及60~69岁组(2.45±0.40,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症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手术的心理刺激是重要的原因,女性、高龄以及合并的心理疾病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术前谈话时详细介绍手术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症状.

  •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辨识及对策

    作者:贾海忠;史载祥

    从中医角度看,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和特点主要为内伤外感、气滞血瘀,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宿瘀并未解除,而PTCA机械损伤更致新的瘀血形成,损伤局部瘀热互结是局部再狭窄形成的主要机制。治疗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共同病机,注重清热化瘀;分清标本缓急,中西药物同济;尊重个体差异,用药同中有异;辨证基础上注重大便、睡眠、情绪、血脂、血糖调理;改变不良习惯,强调综合调理,提倡戒烟慎酒少食肉、豁达乐观忘忧,坚持温和运动,顺应四时气候。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体外反搏的疗效探讨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张苗青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terpulsation 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⑷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评价

    作者:熊龙根;陆东凤;刘世明;许博裳;李国强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80岁以上AMI患者,入院后直接PCI.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院前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m流分级0~1级,除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病例均成功开通IRA,操作成功率97.9%.术后76例血流TIMI 3级,16例TIMI 2级.术后6例因左心功能衰竭死亡.26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以上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持续反搏时间78~154(98.3±34.5)h.多支病变者除18例3支病变外均在术后3~7 d行非IRA的PCI.住院总病死率8.5%(8/94),Killip Ⅲ级以上者病死率30.8%(8/26).仅3.3%(3/92)发生需输血的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生存的86例患者出院前测LVEF中位值为43%(26%~62%).存活者术后30 d和18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4.6%.结论 对于8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安全可行,且成功率较高.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菁;苟建军;胡大一;俞晓军;何飞;丁荣晶;郭继鸿;李学斌;张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130)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2h心电图ST段50%回落情况,术后7d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大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6±10.53)min比(59.94±9.78)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即刻治疗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增多(94.62%比85.00%,P<0.05),CTFC明显减少[(27.68±6.97)帧/s比(38.98±5.42)帧/s,P<0.05].两组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50%的回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62%比63.33%,P>0.05).术后7d,治疗组血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09.0±70.1)μg/L比(298.0±69.4) μg/L,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48.97±6.74)%比(39.42±9.56)%,P<0.05],LVEDd减少[(47.58±5.94) mm比(50.46±6.78) mm,P<0.05],LVESd减少[(24.76±3.21) mm比(26.84±3.67)mm,P<0.05].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7%比3.33%,P<0.05).结论 AMI恢复期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明显.

  • 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比较

    作者:兰克涛;宁险峰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单纯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年龄≥75岁的UA患者191例分别行PCI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类型、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较药物治疗组多,临床观察分析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PCI组无猝死和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药物治疗组有6例院内猝死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远期疗效看,药物治疗组有8例心肌梗死、27例心因性死亡和19例再次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而PCI组分别为2、8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7304、6.8385,P<0.001、<0.05);PCI组有23例心绞痛复发者,药物治疗组有28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66,P>0.05).药物治疗组左心功能不全和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出现心因性死亡者、高脂血症患者心绞痛复发及糖尿病患者、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再次PCI或CABG者均多于PCI组(均P<0.05);3支冠状动脉病变者再次PCI或CABG者少于PCI组(P<0.05).结论 PCI可明显改善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国产替罗非班联合生物可降解支架Excel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疗效

    作者:赵玉娟;李为民;周立君;杨树森;刘丕栋;李悦;陈彦东;宋丽云;盛力;付兵

    目的 评估国产替罗非班联合生物可降解支架Excel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301例ACS患者分为Excel组、Cypher组和裸金属支架(BMS)组.Excel组100例接受Excel支架植入术,Cypher组102例接受Cypher支架植入术,裸金属支架组99例接受裸金属支架植入术,3组均于术中和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的给药方法:首先给予负荷量10 μg/kg,3 min内静注完毕,之后以0.15μg/(kg·min)的速度微量泵持续静点48 h.比较3组支架植入后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心绞痛发生率、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术)等,并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比较心绞痛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Excel组、Cypher组和裸金属支架组比较,3组术前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靶病变的部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TIMI血流均为Ⅲ级,术后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脑卒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发生急性血栓分别为0例、1例和1例(0 vs.0.98%vs.1.01%),3组急性支架内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3组心绞痛发生率、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MACE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Excel组、Cypher与BMS组比较,心绞痛发生率、MACE的发生率、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再住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联合生物可降解支架Excel治疗ACS具有预防急性和亚急性及晚期支架内血栓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替罗非班对直接冠脉介入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韶南;李广镰;罗义;曾冲;潘宜智;雷晓明;刘震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iury,MIRI)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按PCI术前是否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PCI术中MIRI发生情况、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的MI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vs.26.83%,P<0.05),而在反映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校正TIMI帧计数、术后2 h ST段回落、CK-MB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等方面,替罗非班组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是MIR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术中MIRI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晖;姚道阔;徐景涛;张欣;周力;李虹伟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的操作简便的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在经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冠脉造影发现病变高血栓负荷50例,支架置入前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后造影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显像分级(TMPG)、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支架内急性血栓及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随访6~24个月期间的心脏缺血事件、再血管化及死亡率.手术前后的TIMI血流和TMPG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35例,血栓减少15例.术后梗死部位前向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0 vs.2.7±0.5,P<0.01),TMPG显著提高(0 vs.2.6±0.8,P<0.01),术后的cTFC为20.2±16.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柃抽吸安全可行,ZEEK吸栓导管足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长期预后.

  • Triptolide涂层支架对猪冠脉内膜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葛海龙;周玉杰;马涵英;聂小敏;刘蕾;王建龙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triptolide eluding stent,TES)置入猪冠状动脉后对血管内膜增生、炎性因子激活、血管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12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100μg)、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er)、裸金属支架(每组12枚).每只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植入一枚支架,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1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管腔变化、组织病理、血常规、生化结果,免疫组化榆测支架处血管VEGF,ICAM-1,α-actin的变化.结果 各组支架植入顺利,12周内无死亡,血管损伤积分无差异,管腔内均无血栓形成.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3.76±0.61)mm2、小管腔内径(2.15±0.18)mm小于TES组[(5.13±0.46)mm2,(2.65±0.21)mm]和DES组[(5.01±0.54)mm2,(2.65±0.25)mm,P<0.01];裸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裸支架组大于TES组和乐普支架组(P<0.05),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内膜VEGF,ICAM-1,α-actin表达明显强于TES和乐普支架组.支架植入前后各组动物血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支架植入12周后能有效地预防再狭窄.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作者:朱莹;项美香;马骥;王建安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 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 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 一例球囊导管断裂遗留在冠状动脉内患者的护理

    作者:朱雪清;王丽婷;田丽娟

    患者女,63岁,活动后胸闷、心慌2年,渐出现活动耐量进一步下降于2010年5月25日来院就诊,查冠脉CTA:左前降支管壁欠规则,可见高密度斑块影,管腔中度狭窄;超声心动图(UCG)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 64%;心电图( ECG)示:Ⅲ,aVF,V3呈rS型,未见明显ST-T改变。入院后行冠脉造影:左优势型;LAD本干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D2弥漫斑块,严重处狭窄80%,TIMI血流Ⅲ级;LCX本干无明显狭窄。 OM1开口及近段管状狭窄70%,TIMI血流Ⅲ级;RCA细小。行D1及OM1靶病变治疗。 D1顺利植入1枚支架后,对靶病变OM1进行治疗。在预扩张球囊输送的过程中发现球囊导管断裂,24 cm的断裂段被遗留在冠状动脉内。确定断裂端不是在冠状动脉内,而是在指引导管内后,应用2.5 mm ×15 mm的球囊进行低压扩张,将导管断端挤压在指引导管壁内,遂而带出遗留在冠状动脉内的断裂部分。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二维应变的影响

    作者:范怡婷;黄国倩;朱志栋;朱雯;李勇

    目的 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二维应变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手术的非心肌梗死患者20例(PCI组),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经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患者20例(对照组).在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接受VVI,测量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方向上的应变及应变率,以及左心室扭转角度,评价病变冠状动脉灌注区内的心肌功能及PCI术后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应的血管灌注节段相比,PCI组术前的病变血管灌注节段径向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径向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显著降低(均P<0.05);PCI组术前左心室内膜扭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CI组出院前径向应变较PCI组术前出现改善(P<0.01),经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好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在术后3个月得到改善.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识别灌注异常导致的内眼无法识别的心肌功能损害;PCI术后早期即可出现径向应变的改善.

  • 脑保护下的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治疗

    作者:谢春明;申东峰;段润卿;胡耀峰;庞宁东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有临床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术中同时使用颈动脉滤器进行脑保护,并对颈动脉滤器所回收的物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支架及滤器均成功植入,滤器均成功回收.回收物质为微小血栓颗粒、泡沫细胞、胆固醇颗粒.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可有效缓解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障碍,预防术中脱落的微小栓子进入脑内.

  • 99mTc-NOET和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疗和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程艳;李思进;李险峰;武志芳;刘海燕

    目的 评价99mTc-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和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首先,对70例疑似CAD的受检者行99mTc-NOET(NOET组1)或99mTc-MIBI(MIBI组1)静息GSPECT,并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确诊的53例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NOET(NOET组2)或MIBI(MIBI组2)静息GSPECT.结果 NOET组1和MIBI组1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ET组2和MIBI组2比较:①NOET组2PTCA术后1、3、6个月心肌血流改善分别为59.29%、64.60%和66.37%,MIBI组2为20.35%、55.10%和61.22%;②PTCA术前、术后两组间心功能参数、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99mTc-MIBI比较,99mTc-NOET对CAD的诊断、PTCA术后疗效的判定及观察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左回旋支先天缺如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例

    作者:高翔宇;陈晖;李虹伟;姚道阔;李东宝

    患者女,61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伴胸闷6个月,加重3天”入院.无放射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0 min可缓解,入院前3天起症状发作较前频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0 mmHg/90 mmHg,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238 条记录 1/112 页 « 12345678...11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