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42例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资料完整的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2例,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
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例分析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本病侵犯大关节时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1,2].我科2008-02收治一名外院误诊为膝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30例分析
我院1995~2002-06门诊、病房诊治的痛风性关节炎52例,误诊30例,误诊率为57.7%,分析如下.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8例分析
对2003~2006年我们所遇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2例,年龄17~65(平均35.2)岁.
-
儿童痛风性关节炎误诊为生长痛2例分析
儿童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少见,现对我院误诊为生长痛的儿童痛风性关节炎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8岁.手足小关节间歇性痛反复发作0.5 a余就医.患儿0.5 a前出现手足小关节间歇性疼痛,局部关节无明显红、肿、热等关节炎表现.多次查血沉、类风湿因子、血抗核抗体、关节X线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诊断为生长痛.经予局部热敷、按摩、补充钙剂、增加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症状未见缓解.我院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30 mmol/L,WBC 7.1×109/L,ESR 5 mm/h.尿常规未见结晶体.诊断为儿童痛风性关节炎,予别嘌呤醇 100 mg,3次/d,症状很快缓解.复查血尿酸350 mmol/L.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06例分析
我院1990~2002年确诊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106例,由于误诊,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如截肢等,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如尿酸性肾病、尿毒症等,以致死亡.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26例分析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甚至出现痛风性肾病,单纯以临床急性关节炎为表现,易将痛风性关节炎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1].我院1995~2003年共收治痛风性关节炎187例,其中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26例,误诊率为13.9%,分析如下.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例
1 病历摘要男,45岁.因右足红肿痛3周,左足红肿痛2 d收入我院皮肤科.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足癣并发足底多发感染,具体治疗不祥,治疗后病情缓解,5d前左足疼痛加重2d前左足前内侧出红肿、疼痛,疼痛难忍.
-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慢性骨髓炎1例
1病例报告男,60岁.30 a前外伤致右拇趾间关节肿痛,当地医院诊为末节趾骨骨折,经治症状消失,4个月后,出现同一部位反复肿痛,皮肤增厚,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
-
痛风关节炎60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1],这与高嘌呤饮食、酗酒尤其啤酒、患慢性肾病或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存在,老年人间断性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致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与高尿酸因素增多相平衡的是痛风患病率增加.
-
痛风性关节炎130例临床分析
痛风性关节炎并不少见,但临床误诊误治较常见.我院于1995~2000年收治痛风性关节炎130例,其中94例曾有诊治失误,误诊误治率72.3%.现总结诊治体会,以期提高诊断率.
-
产后发生的痛风性关节炎误诊误治分析
痛风过去认为罕见于东方民族,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国人的总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女性的发病亦有所增加。女性产后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并进食大量高嘌呤类食物而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及高尿酸血症者,可称为产后发生的痛风性关节炎。产后发生的痛风性关节炎较为少见,常被误诊,笔者近年遇2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1】 29岁。孕2人工流产后2周,因左踝关节红肿疼痛2天,于1999年12月1日来诊。查体:体形偏胖,系统查体无异常,右踝关节红肿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1×109/L,血红蛋白127 g/L;胆固醇5.36 mmol/L;红细胞沉降率(ESR)22 mm/h,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追问病史,患者诉1年前正常分娩后半月余,曾出现夜间左足背红肿疼痛及全身大关节酸痛,伴轻微发热,在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中药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平时喜食鸡蛋、肉类及动物内脏等食物,其父有痛风病史20余年,本次人工流产后每日食鸡蛋10~20个,并食用大量肉类食物。查血尿酸387 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高血脂症。服用秋水仙碱0.5 mg 1日2次,次日疼痛明显减轻,红肿渐消退,改服丙磺舒0.25 g 1日3次,辅以降血脂药物,控制饮食。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年,经饮食控制,体重67 kg,血压105/75 mmHg,血尿酸328 μmol/L,胆固醇3.88 mmol/L,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诊断
目的 分析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1例,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CT检查,研究组进行MRI检查.对比2组在骨髓水肿、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痛风石方面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在骨髓水肿、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痛风石方面的检出率(60.9%、89.1%、84.8%、100%、78.3%、73.9%)远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0、0、53.3%、64.4%、60%、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RI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临床价值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炎 痛风性/诊断 体层摄影术/诊断应用 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1例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系肿瘤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多灶性恶性增生所致.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临床主要表现溶骨性损害、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贫血.骨损害多见于肋骨、锁骨、胸骨及颅骨.少数患者仅累及单个骨骼.现将本院1例以足背疼痛为发病部位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报道如下.
-
关节镜手术与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痛风性踝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关节镜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关节囊肿胀、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1年后疾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囊肿胀、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
-
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病例组),同时选取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5例进行X线检查(对照组),观察患病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结晶体及痛风石、骨破坏、关节腔积液、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滑膜厚度、关节腔结晶体及痛风石、关节腔积液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痛风性关节炎超声诊断30例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观察30例经过尿酸钠晶体确诊的痛风患者的43个关节超声影像学图像,并与30例非痛风性关节病患者的48个关节进行对比。结果:40个关节(93%)的痛风患者的关节图像中可见一条不规则的强回声带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即“双边征”,而对照组无1例出现;被一个无回声环包绕的回声不均匀的痛风石,在37个关节(86%)的痛风病变关节看到,对照组关节未出现;痛风石毗邻的关节面的的侵蚀,13个关节(30%)的病变关节可见,对照组仅在1例银屑性关节炎患者的一个跖趾关节出现侵蚀现象。结论:超声可以检测软骨表面尿酸钠晶体沉积以及痛风石和典型的侵蚀。超声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诊断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