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作者:李文国;段春梅;原小利

    目的:为血液病患者化疗建立良好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性.方法:41例血液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PICC置管给药,并采取局部护理,管道畅通的维护,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9 d~10个月.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患者痛苦小,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患者多次化疗的进行,并且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顽固性腹水43例应用PICC管腹腔长期留置引流腹水的方法和护理

    作者:廖少萍;何秀清

    我院2006/2008年对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用PICC管长期留置进行引流,有效地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5例,年龄37~74岁.肝硬化35例,鼻咽癌3例,宫颈癌5例.

  • 肘上置人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姚聪;姚晚侠;安秋妮;吴素歌;魏红霞

    目的 明确肘上置入PICC导管的优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置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肘下两横指处为穿刺点置管,实验组选择肘上2~3 cm为穿刺点置管.结果实验组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肘上2~3 cm置入PICC导管方法优于肘下两横指处穿刺点置管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肘上2~3 cm置人PICC导管的方法.

  • 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MST用于PICC的应用技术和探讨

    作者:蔡昌兰;黄叶莉;谭敬华;李琼;张俊莉;王红;康伟

    目的 通过对行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MST)的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及经验总结,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MST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肉眼下穿刺血管行PICC.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7.5%,且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5),导管移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结论 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MST用于PICC具有切实可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尤其适用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

  • 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比较

    作者:邢冬婕;邢凤梅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 深静脉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薛奇英;冷雪娟;杨洁;吴君燕

    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难度较大的是静脉穿刺.尽管目前临床上多采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港,大限度地保护患儿的静脉,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有些患儿由于自身条件原因,无法留置PICC管和静脉输液港,在巩固治疗阶段,我们选择了深静脉置管术,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深静脉置管程序及审核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金英爱

    我科总结多年来深静脉置管操作中存在的并发症和危险,于2006年设计了<深静脉置管程序及审核表>应用于临床,经过1.5 a的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PICC置管新方法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辉;高秀君;潘嘏;杨佳妮;郭文敏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新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新式置管法和传统式置管法对比,每组各30例.新式置管成功后采用新方法做好护理.传统置管组按照PICC使用指南留置及固定导管. 结果 新式置管组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评价为93.3% (28/30),2组PIC置管预防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P<0.05),新式置管组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置管组. 结论 新式置管法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对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处理

    作者:韩荷玉

    中心静脉置管不但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且在深静脉高价营养中也普遍应用.1998年1月~2000年1月本院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86例,现报告如下.

  • 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作者:叶美珍;张敏

    目的 探讨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37例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及405例穿刺成功并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颈内静脉组7.24%,颈外静脉组1.20%,股静脉组6.45%,3种不同途径无显著性差异.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颈内静脉组7.20%,颈外静脉组9.10%,股静脉组31.15%;经统计学检验,股静脉途径与其他2种途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可在临床使用,但颈外静脉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更为安全.股静脉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更应重视置管后护理.局部解剖结构熟悉,置管经验丰富,可减少穿刺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置管后护理可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 PICC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

    作者:吴雪兰;疏利珍;杨敬平;夏黎民

    目的 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 将74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脉冲式SAS封管,观察组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对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导管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为24.3%、观察组为21.6%,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为18.9%、观察组为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与脉冲式SAS封管效果比较,导管堵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

  • 两种不同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夏开萍;李旭英;袁忠;林琴;魏涛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需进行PICC维护的60例伴有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3M皮肤保护膜、施乐辉IV3000(6 cm×4 cm)透明敷料及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脱出情况、导管回缩情况、接触性皮炎的痊愈情况以及新发皮炎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痊愈情况、导管回缩与新发皮炎情况无明显差别(P >0.05);观察组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3M皮肤保护膜、施乐辉IV3000(6 cm×4 cm)透明敷料及无菌纱布敷料固定部分皮炎患者的PICC导管,优于单纯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固定导管.

  • 视锐5TM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盲穿法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贺芳;李蓉梅;车晓艳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与盲穿法在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适合PICC的晚期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纵向扩皮法及规范化护理流程,根据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MST法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两组置管成功后患者穿刺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局部感染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锐5TM超声导引下MST法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减少,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探讨

    作者:刘景诗;刘际童;徐际盛

    本院自1996年起,广泛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术(共1026例)取代传统的静脉切开,并从麻醉科扩展到临床各科,不仅用于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还用于临床危重病人的静脉高营养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探讨

    作者:刘景诗;刘际童;徐际盛

    本院自1996年起,广泛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术(共1026例)取代传统的静脉切开,并从麻醉科扩展到临床各科,不仅用于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还用于临床危重病人的静脉高营养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微创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苑学;王东芹;石艳辉;户晓东;徐昌;王东梅;田争艳

    目的 探讨微创胸膜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胸水110例,胸腔置导管引流排尽胸水后,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腔内灌注恩格菲3000 IU+博莱霉素1 mg/kg;对照组50例,腔内灌注博莱霉素1 mg/kg,观察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29例,部分缓解(PR)22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5例,总有效率为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发热12例,胸痛10例;对照组,发热11例,胸痛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置入导管,联合灌注博莱霉素和恩格菲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可耐受的疗法.

  • 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赵亚丽;孙圣华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加负压引流的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新方法)与对照组(用常规法),比较2组疗效、气胸发生率、膜肥厚粘连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气胸和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低.结论 新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更好.

  • 完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泵的应用探讨

    作者:关山;李新宇;张冰;张树荣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泵的应用.方法 对217例完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泵的应用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胸壁皮下输液泵植入199例,经颈内静脉置管胸壁皮下输液泵植入17例,植入成功率为99.6%(216/217).中心静脉输液泵植入后长期正常使用207例(95.8%),因并发症导致输液泵取出9例(4.2%).相关并发症:锁骨下动脉误穿3例(1.4%),并形成局部血肿1例;导管置入右心室导致室性心动过速1例(0.4%),泵体周围软组织感染5例(2.3%),经抗炎治疗无效并取出2例;导管脱位2例(0.9%);导管堵塞行输液泵取出6例(2.8%),其中导管扭曲3例,导管内血栓形成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8%.结论 完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泵可以提供更加长期、安全的静脉通路,植入手术简单,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要注意监测.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特别是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院外护理及对策

    作者:余琨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在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后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80例带管出院肺癌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详细的院外导管护理指导,并电话随访其在院外期间采取何种护理方式,有无并发症等,并通知其每周来医院进行1次专业的导管护理.结果 1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经过相应的护理及对症治疗后,除1侧因机械性静脉炎拔管、1例因穿刺点感染拔管外,其余11例均得到改善.结论 肺癌患者带管出院后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问题,但通过对患者的指导、责任护士电话随访及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导管正常使用.

  • B超全程引导预防PICC导管异位效果观察

    作者:夏爱萍;朱凤林;潘钻琴;匡兆香

    目的 将B超的血管显像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全过程,让护士凭感觉经验进行的静脉穿刺以及置管的方法转变为可观察状态下的穿刺操作,避免盲穿导致的PICC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35例,采取血管B超全程引导,从置管操作前的静脉评估开始至导丝的留置、PICC导管的置入、置管结束前的导管异位的排查等,如发生PICC导管异位给予及时矫正.结果 35例患者PICC导管头端位置均符合新指南的要求,没有发生导管异位.结论 应用血管B超在PICC置管全过程进行显像,能有效防止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