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外高营养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些脑肠肽和免疫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昌泰;郭学刚;孙安华;李彩宁;张宏博;周新民;潘伯荣

    目的:研究肠外高营养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些脑肠肽和免疫蛋白的影响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9例,病变包括乙状结肠55例,降结肠31例,结肠脾曲20例和横结肠13例;临床类型包括复发型54例,持续型40例和初发型25例.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肽YY(PYY)和IgG,用血清电泳法测定α1,α2和γ糖蛋白,同时复查纤维肠镜.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0.3%),好转65例(54.6%),无效18例(15.1%),总有效率84.9%.与对照比较,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MTL(P<0.01), PYY(P<0.05), IgG (P<0.01 和α1球蛋白 (P<0.01) 明显升高,而α2球蛋白(P<0.05)则降低,但经过治疗后可恢复.血清白蛋白治疗后明显好转(P<0.01),组织学也明显改善.结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肠外静脉高营养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改善血清MTL,PYY,IgG和α1,α2糖蛋白水平,同时可以促进组织学恢复.

  •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

    作者:初伊明

    深静脉置管是一简便、有效、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1],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胃肠外高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化疗、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并逐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方法及护理也有较大进展.我科于2003年12月-2004年10月,在临床上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2种深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 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对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汪华学;何先弟;吴强;郑胜永;赵飞;刘成

    目的:探讨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TPN)对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3例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单纯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连续TPN支持5天,分别于TPN 前1 天和后第5 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并进行APCHEⅡ评分.结果:两组BPC、CRP、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各指标在PUFA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ω-3脂肪酸的TPN 有助于抑制闭合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预后.

  • 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作用

    作者:林坚;陈健康;彭炜;舒志军

    目的:研究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后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其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创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TPN组和对照组.TPN组从术后第一天起输注TNA(全营养混合液),连续7~10天,每天提供非蛋白热量25 kcal/kg、氮0.2 g/kg,脂肪占总热量的40%~50%;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两组患者逐步过渡到口服饮食.观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PN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提高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创口更好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 三升袋营养液配制及临床护理

    作者:梁贤芳

    目的:总结三升袋营养液配制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胃肠外科肠外营养患者应用三升袋临床治疗26例,分别采用周围和外周静脉途径给予三升袋营养,观察三升袋配制的基本原则、组分、注意事项以及应用于不同患者处理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1例肠瘘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不适、精神萎靡、多尿,1例3周后深静脉留置管周围出现红肿,经相应处理好转;其余应用反映良好.结论:三升袋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肝素对新生儿应用外源性脂肪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蔡威;陈方;李敏;施诚仁;刘一宁;万建伟

    在新生儿全肠外营养(TPN)中,通过对肝素组及非肝素组连续1周应用外源性脂肪期间,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磷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总游离脂肪酸等指标的动态观察及比较,证明肝素在新生儿应用外源性脂肪时确有降血脂作用.通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的监测,认为1 ml 10%脂肪乳剂用肝素2 U的剂量是安全的.

  • 锁骨下静脉置管行胃肠外高营养的护理

    作者:郭莲蕊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行胃肠外高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40例胃肠道和进食困难、营养缺乏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行胃肠外高营养的临床资料,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7.5%,留置时间为14~70天,40例未发生导管堵塞、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胃肠道和进食困难、营养缺乏的患者的胃肠外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大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海鹏;田小林;戴凌;莫一琨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TPN组)和对照组(非TPN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及第7天检测 IgG,IgA,IgM,C3,T细胞亚群;以及手术前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糖的测定.结果T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对照组为23.3%(7/30,P>0.05),病死率为3.3%(1/ 30).TPN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体重丢失较对照组减少(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第1天IgG、lgA、IgM、C3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TPN组恢复较快,除IgM外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与非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3、CD+4、CD+4/CD+8比值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而TPN组术后第7天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与非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T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临床护理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19例

    作者:苏春年;李陕区;杨博

    1 临床资料 1998-01/2004-06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7例,其中属重症的119例,男71例,女48例,年龄(37±13)岁,平均22~58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改的UC诊断标准,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灌肠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连续粪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排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 病变部位包括乙状结肠55例,降结肠31例,结肠脾曲20例和横结肠13例;临床类型包括初发型25例,复发型54例和持续型40例.

  • 急性重症胰腺疾病患者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

    作者:吴胜利;卢积友;牛新捷;潘承恩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疾病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例急性重症胰腺痰病手术患者按病种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比较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增高,且EN组免疫功能指标增高更为显著.结论:EN和PN对急性重症胰腺痰病手术患者均有营养支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EN支持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N支持.

  • 大肠癌术后早期TPN支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凯;刘文方;鲁星燧;范跃祖;王宝昌;蔡同年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非重度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TPN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8d测定体重、肝功能、血糖、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C3、T细胞亚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体重丢失.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PN组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体重丢失减少(P<0.05).TPN组术后8d IgG、IgA、C3、CD3+、CD4+、CD4+/CD8+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PN组为23.3%、对照组为2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营养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TPN支持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实际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