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张丽洁;张爱华;朱宁;崔专;田信奎;庄震;张枫;苏春燕;范敏华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及化验资料完整者116例,随访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结束.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3±13岁,随访记录至2013年12月时上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评估计算每位患者入选前半年血红蛋白的变异性(用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系数=血红蛋白标准差(SD)/平均数×100%来计算)与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死亡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每位患者计算Charlson合并症评分.结果 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19例,心血管死亡9例,26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1例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好转,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大于6.2%及血清白蛋白小于38.1g/L其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6.2%、血清白蛋白<38.1g/L,Charlson合并症评分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低蛋白血症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脉血康预防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作者:魏旋子;卢雪红;于宏宇;刘声茂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应用脉血康胶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36例尿毒症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及术后应用脉血康胶囊7 d、14 d、28 d后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应用脉血康胶囊7 d、14 d、28 d后PT、APTT、TT较术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较术前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作为水蛭制剂具有改善高凝状态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 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石岁芳

    目的 探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提高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方法 将14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6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溶栓,同时给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局部尿激酶溶栓,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成功率为57.14%.结论 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