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文斗

    目的 对比分析额下入路和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81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43例)和对照组(额下入路,38例).术前、术后7 d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NIHSS评分、N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NIHSS评分、ND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额下入路相比,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更好.

  • 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附20例报告)

    作者:罗宗晚;吴志平;周彬;李波;黄红星

    目的 探讨经颅单侧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15例位于鞍内、鞍上主要在轴线上的鞍区肿瘤采用一侧额下入路,5例偏轴线生长或巨大型向鞍旁、鞍后侵袭的肿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14例发生短暂尿崩,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出现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颅额下和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操作直观、显露良好、损伤小的优点.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磊;张海红;张威;衡立君;孙树凯;贾栋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经眶上锁孔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4例(锁孔组);同期采用传统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5例(传统组).结果 锁孔组与传统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术中输血率、肿瘤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锁孔组手术时间(指切皮开始到缝合皮肤结束为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1).锁孔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均无死亡病人.结论 与传统额下入路手术相比,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效果满意,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 经额下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急性前交通动脉瘤

    作者:宋仁兴;孙淑文;王寿先;王增武;王喆;王道奎

    目的 探讨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32个动脉瘤,均手术成功夹闭.应用42个动脉瘤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21.88%);术后随访6~12个月,GOS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26例(81.25%),轻残5例(15.63%),重残1例(3.13%),无植物生存、死亡、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病例. 结论 经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能够直达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侧裂血管的损伤,显露充分,夹闭满意.

  • 鞍区肿瘤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刘立军;王坤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复发相关因素,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方法总结近十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鞍区肿瘤120例,其中垂体腺瘤75例,脑膜瘤25例,颅咽管瘤20例.采用翼点或额下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后复发病例,比较肿瘤大小、病理性质、生长方式、手术切除情况、术后是否配合放疗等因素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20例病例中镜下全切除89例,大部切除31例,术后4~6周放疗75例,术后复发21例,肿瘤性质、大小、生长速度、生长方式以及术后是否配合放疗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后肿瘤组织残留、侵袭性生长的肿瘤、以及巨大的鞍区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手术手行放疗是目前降低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 扩大额下入路前颅底及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尹有会

    扩大额下入路较传统额下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术野清楚、不易损伤神经、术后复发率低、便于颅底重建等特点,该入路治疗前颅窝底缺损、脑脊液漏方法可靠.与传统入路相比此入路取下了眉弓,去除了部分眶顶板,术野暴露更接近颅底,对额叶牵拉极少,缩短了手术操作距离,有利于前颅底、颅底中央部肿瘤的切除,特别是大型肿瘤的切除.

  • 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治疗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单峤;王世勋;王新军;李培栋;吴建珩

    目的:探讨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治疗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的患儿中选取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行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的扩大前颅窝底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肿瘤切除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肿瘤切除率85.7%(3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0/35)(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60.27±7.62)患儿的 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58±5.39)P<0.05,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5.7%(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6/3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11.4%(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7/35)P<0.05。结论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对于儿童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大范围地切除颅底肿瘤,降低病死率。

  • 单侧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累及双侧的大型嗅沟脑膜瘤

    作者:张扬;周良学;徐建国;蔡博文;姜曙;刘翼;游潮

    目的 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大型双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07年6月-2014年5月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81例大型双侧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昏者95例,嗅觉减退或者丧失者53例,视力视野障碍者26例,认知功能下降3例,癫痫2例,偶然发现2例.手术均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后期部分病例辅以内镜)切除显露于视野的肿瘤,后切开大脑镰,必要时结扎上矢状窦切除对侧肿瘤;同期或分期切除侵入筛窦等处颅底肿瘤,重建颅底.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Simpson Ⅰ级切除33例,Ⅱ级切除141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3例.术前视力损害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215只眼(215/229),无改善12只眼(12/229),加重2只眼(2/229).术前嗅觉丧失59侧,术后均未恢复,术前有残余嗅觉者,术后仍保存有嗅觉者149侧(149/303).随访(76.9±43.8)个月,术后复发或残瘤再长21例.结论 因对侧眼和(或)鼻的功能补偿作用,嗅沟脑膜瘤早期不易发现;经单侧额下入路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切除大型双侧嗅沟脑膜瘤,视力视野改善明显,但嗅觉功能保存差;该入路创伤小、并发症少,如辅以内镜,可以提高全切率,符合微侵袭理念,可作为此类肿瘤优先考虑的术式.

  • 小骨窗额下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6例报告

    作者:刘鑫;章翔;费舟;贺晓生;李茂林;王彦刚;李侠

    一年来作者对26例大型及巨大型垂体瘤患者行小骨窗额下入路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额下入路 垂体腺瘤
  • 额底纵裂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比较及两种手术入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浩;李东波;钱章林;罗显华;刘锋;屈建强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两种手术入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患者有59例,使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的患者有48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有效率、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59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肿瘤(SimpsonⅢ20例,SimpsonⅣ5例,术后视力改善43例,经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8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肿瘤次切除(SimpsonⅢ)17例,(SimpsonⅣ)8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1例.共3例患者术后行伽马刀治疗,3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患者视力障碍术前、术后比较明显改善(P<0.05),但两种手术入路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可靠方式,不管采用何种人路,切除肿瘤的技术是相同的,重点是肿瘤是否全切,术后视力改善程度与视力受累时间以及视力障碍程度相关.

  • 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27例体会

    作者:李心远;李世亭

    背景与目的:儿童颅咽管瘤是好发于鞍区的良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选择适当的入路既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避免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结构损伤,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选择27例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7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27例中肿瘤镜下全切2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经额硬膜下入路18例,经翼点入路4例,经蝶入路切除3例,经半球间-纵裂入路2例.24例获随访2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者21例,生活需照顾者2例,死亡1例,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额下入路能提供鞍上大颅咽管瘤手术切除良好的暴露.

31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