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盂铸型结石合并鳞状细胞癌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9岁,因右侧腰腹疼痛伴发热1周入院.尿常规提示白细胞(+++).超声:右肾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包膜不光滑,肾盂肾盏充满不规则团状强回声,范围约72 mm×26 mm,后伴声影,集合系统分离、宽32 mm,实质回声不均匀,结构紊乱,上极可见一混合回声肿块,边界欠清,局部向肾外凸出,大小约79 mm×70 mm×76 mm,内部回声不均,未见明显液性暗区,部分包绕肾盂强回声团(图1A);CDFI:肿块内部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超声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肾脏肿瘤可能;右肾铸型结石并中度积液.行抗感染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肾盂内,侵犯右肾上极,部分坏死组织呈豆腐渣样改变,与肾脏分界不清;肾盂肾盏内可见一鹿角状结石,几乎充填整个肾盂肾盏.术后病理:右肾盂鳞状细胞癌,高分化,侵犯肾实质,未侵犯脂肪囊(图1C).
-
经皮肾镜取石术漏诊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原因及诊断对策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漏诊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原因及诊断对策.方法 自2000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50例,其中2例术后病情反复不愈,终诊断为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有结石病史长,伴感染、积水及顽固性疼痛等临床表现,PCNL术后1个月经改开放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结石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结论 微创PCNL手术时不能忽视肾结石并发肿瘤的可能性,重视临床症状及术中病理,是防止出现漏诊误诊的关键.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与囊实性肾盂鳞状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与肾盂鳞状细胞癌(SCC) CT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XGP和10例SCC患者的CT表现,对XGP和SCC的部分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均表现为全肾或者局部囊实性肿块.8例XGP厚分隔为2.4~16.1 mm,△Dmax为0.9 ~6.6 mm,△Dmin为0.1 ~1.3 mm,分隔大多均匀强化均匀、光滑,动态增强△CT实质期-皮质期为18 ~42 HU,XGP淋巴结短径为7~16mm、均匀强化,肾盂壁厚度均匀,无肾静脉充盈缺损,多数病灶囊腔与肾盂不相通且伴肾盂结石.10例SCC厚分隔为7.4~25.0 mm,△Dmax为1.5~13.2 mm,△Dmin为0.4~8.2 mm,分隔多不光滑、强化不均匀,动态增强ACT实质期-皮质期为-7~48 HU,淋巴结短径为9~29 mm且半数病例不均匀强化,6例肾盂壁厚度不均匀,9例病灶囊腔与肾盂相通,仅1例出现肾盂结石,6例出现肾静脉充盈缺损.XGP和SCC在病灶的Dmax、△Dmax△Dmin△CT实质期-皮质期、淋巴结短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XGP和SCC在分隔强化是否均匀、分隔边缘、结石分布、囊腔是否与肾盂相沟通、肾静脉充盈缺损、肾盂壁厚度是否均匀及淋巴结的强化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GP与SCC存在一些相似的CT表现,但仍可通过分析二者不同的CT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
简化式手术治疗高危肾盂鳞癌合并肾结石二例并文献复习
肾盂结石合并同侧肾肿瘤临床少见,特别是无症状性肾结石患者多不易发现病情,容易延误诊治.现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例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