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酒精性肝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文献综述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变. 四者是渐进性的过程,亦可不同类型同时存在,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要探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需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经众多学者努力,现已创建了多种模型,并在不断改进. 笔者对此做一综述.
-
大鼠免疫性和酒精性肝病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病(ILD)和酒精性肝病(ALD)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猪血清注射法,连续8wk致大鼠ILD;饮用酒精200mL@L-1,8 wk致大鼠AL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变化.结果 ILD和ALD组肝细胞膜受损,肝细胞质内脂质包含物明显增多.ILD组肝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膜破损,嵴减少.贮脂细胞数目增加,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ILD组呈现肝纤维化特征.ALD组肝组织大量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水肿;Mallory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并且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两种肝病形态学改变不同,治疗ILD应以抗肝纤维化为主,而治疗ALD应以活血抗炎为主.
-
酒精性肝肾损害及肾层粘蛋白、Ⅲ型胶原的表达
目的 研究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层粘蛋白,Ⅲ型胶原在肾脏的表达.方法以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肾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16只对照组30只模型组的肾组织层粘蛋白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肝脏出现酒精性肝病阶段性的病理改变.肾脏在相应阶段出现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或肿胀,管腔闭塞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与同期对照组相比,酒精灌胃4wk、8wk,层粘蛋白表达无明显增加,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F1=2.14,F2=2.16(P>0.05).酒精灌胃12wk,层粘蛋白表达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F3=3.68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Ⅲ型胶原表达无改变,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1=2.08,F2=2.11,F3=2.10(P>0.05)结论长期持续的乙醇刺激,不仅可造成肝脏损害,又可引起明显的肾脏改变且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重.层粘蛋白在酒精性肾损害中表达增加,而Ⅲ型胶原无改变.
-
酒精中毒性肝损伤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发生机理.方法实验用雌性SD大鼠:对照组(C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实验组(A组),自由饮用20%酒精水溶液.应用体视学方法计量各组大鼠肝细胞核的体密度(Vvn)、面密度(Svn)、比表面(Qn)、肝细胞核质比(Dnp)、肝贮脂细胞计数(NIto)、贮脂细胞平均截面积(AIto).结果实验组大鼠肝细胞核质比(Dnp)、肝细胞核的体密度(Vvn)、面密度(Svn)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肝贮脂细胞计数(NIto)、贮脂细胞平均截面积(AIto)较对照组非常显著的增高.结论酒精中毒会引起肝细胞和贮脂细胞增生,促进肝纤维化.
-
芦荟煎剂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芦荟煎剂对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1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芦荟煎剂给药组(治疗组)3组,给药16周,观察肝功、血脂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ALT、AST及甘油三酯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ALT、AST及甘油三酯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病理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汇管区及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芦荟煎剂对酒精性肝病具有能恢复肝功能,降低甘油三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中医药疗法 @芦荟煎剂/治疗应用 酒精性/病理学 大鼠 -
调肝祛脂方介导PI3K/Akt-mTOR通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变化,探讨调肝祛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祛脂方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改良高脂餐法连续9周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第9周起开始分组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予调肝祛脂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易善复灌胃,连续4周.第1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脂变,以中央静脉周围为主,胞浆内充满大量脂肪空泡,形成脂肪细胞,100%存在小叶内炎症,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电镜下见线粒体增大、肿胀,线粒体内嵴脱落,减少,基质变淡,部分细胞坏死,胞浆内充满脂滴;模型组P110、P85、P-Akt、mTOR mRNA均呈高表达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肝祛脂方组大鼠见少许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内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无灶状及碎屑样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不明显;电镜下见线粒体肿胀,内嵴粒脱落、减少、胞浆内充满脂滴;治疗组P110、P85、P-Akt、mTOR mRNA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祛脂方可能通过PI3K/Akt-mTOR通路发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效应.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中医药疗法 调肝祛脂方/治疗应用 酒精性/病理学 大鼠 -
百令疏肝胶囊治疗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探讨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反复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Ⅲ PC)、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MP-1)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肝组织病理切片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使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纤维化面积.结果:百令疏肝胶囊0.09、0.27、和0.45 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面积,0.27和0.45 g· kg-1剂量还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Ⅲ PC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结论: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降低酒精损伤后大鼠血清中Ⅲ PC、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增高.
-
改良法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目的 通过生理途径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 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蔗糖混合液体食料,12周后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2周后酒精组大鼠ALT、AST活性、TNF-α含量和肝组织重MDA含量明显高于15%蔗糖组和正常组,而GSH-Px和SOD活性却低于15%蔗糖组和正常组,且肝组织出现大量脂肪变性,伴有局部炎症和坏死.结论 采用生理途径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