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401社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方法 选取401社区医院自2011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T2DM患者708例进行研究,统计其中血糖指标控制不佳的比例,采用病情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并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401社区医院4年来收治的708例T2DM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共180例,控制不佳比例为25.42%;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依次为:为未实施科学生活干预方式(27.22%)、不能坚持用药(20.56%)、服用药物不合乎规范(17.78%)、未联合用药(14.44%)、拒绝注射胰岛素治疗(11.67%)、未掌握血糖检测技巧(8.33%);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14.44%)、糖尿病酮症(10.00%)、高血糖高渗状态(4.44%).结论 社区医院应该坚持规范性治疗干预,通过科学的宣教增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意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与血糖控制不佳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与血糖控制不佳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加实验的患者进行超声胃液体排空功能检查,同时对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的延长,而且其60 min胃排空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显著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现象,而且还会延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使其胃排空率降低,对于部分存在没有办法解释的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综合考虑到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这种现象应该尽早的进行诊断和治疗.
-
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观察
目的 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FBG(空腹血糖)、2 hPBG(餐后2 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对比中,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FBG水平控制方面,治疗后降低到(5.2±0.2)m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7.0±0.2)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30%)明显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稳定性,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患者自我管理册”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社区护理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治意识、普及健康知识、科学指导用药等,对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及预防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设计和发放“患者自我管理册”,便于慢病随访信息采集和医患沟通,约束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加强社区慢病管理的重要措施.
-
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的观察
目的 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全天动态血糖波动特点. 方法 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8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患者(观察组)进行72 h血糖监测,以17例伴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两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年龄、HbA1c、血糖下降百分数(D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糖值(Max-BG)、血糖波动系数(SDBG)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峰值集中出现在午餐后(165±9)min,血糖谷值集中出现在0∶00~5∶00时间段;午、晚餐后血糖峰值延迟,持续时间更长(P<0.05).对照组日内血糖随进食而规律升高并逐渐下降,不进食不升高;观察组进食后血糖持续升高且不降,不进食也升高. 结论 对照组具有一日三餐血糖变化规律;观察组存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一日三餐血糖变化规律消失,提示对SFS患者应以控制早餐后血糖及午、晚餐前血糖为主.
-
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对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予以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原有资料方案的基础上,为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开展治疗.结果 与加用西格列汀之前相比,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将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其血糖控制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
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取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对2型糖尿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者 加用利格列汀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2型糖尿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利格列汀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予以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则予以利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连续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及BM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利格列汀可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减少体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2例患者均保持原有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变并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82例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经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其空腹血糖较之前降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给予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效果。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体重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艾塞那肽组体重指数较甘精胰岛素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艾塞那肽组(P<0.05);艾塞那肽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甘精胰岛素而言,艾塞那肽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指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有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用于临床血糖控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常规用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般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糖、C肽空腹及餐后水平,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一般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7.1%,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9%,治疗组低血糖发生少(P<0.05);治疗组较一般组血糖恢复用时少、胰岛素使用量小、治疗总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率为97.1%,明显高于一般组的82.9%,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治疗费用少,恢复快.
-
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糖代谢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糖代谢功能各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疗效较单用门冬胰岛素30好,患者糖代谢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 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 -
专科护士对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对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影响.方法:对干预组及对照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专科护士的干预下,患者能积极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有效的控制了血糖.结论: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运用他们的专业技能能有效帮助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使他们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数值.
-
利拉鲁肽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MD伴肥胖患者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3月至6月在本院内分泌门诊收治的T2DM伴肥胖患者54例,BMI≥25.随机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对照组.于用药前、用药12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两组患者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比较24 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高血糖所占比率(HAVC)(≥11.1 mmol/L)、低血糖所占比率(LAVC)(≤3.9 mmol/L)、日平均达标率、大血糖波动幅度(LAGS)、血糖波动系数(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利拉鲁肽治疗组12周后体质量、腰围、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用药12周后体质量有增加趋势,腰围、BMI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FPG、2hPG、HbA1c在治疗后均有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血糖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均出现TC、LDL-C、TG降低和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动态血糖监测(CGMS)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AGS、SDBG、MAGE、LA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MBG、HAVC、日平均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平稳降糖、减轻体质量、调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研究评价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选取我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4月30日收治的86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治疗中选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效胰岛素与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对组间入选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对比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
Mauriac综合征1例
患者,女,17岁.14年前确诊为1型糖尿病,一直应用短效胰岛素(国产)皮下注射,但血糖控制不理想,多在17~22 mmol/L.曾因酮症酸中毒3次入院治疗.本次因吐泻2 d、发热1 d入院.查体:神萎,面色潮红,呼吸深大.体温37.2℃,脉搏134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20/86 mm Hg,身高146 cm,体质量48 kg,童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双侧乳房初发育,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腹部膨隆,肝肋下2.5cm,剑突下2.5cm,质地中等硬,脾未触及,四肢末梢凉.
-
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9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l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动态血糖参数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4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日平均达标率明显升高.观察组LAGS、SDBG、MAGE、24hM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平均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显著,且无低血糖发生,胃肠道反应少,值得应用推广.
-
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阴消渴汤.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P2h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00%,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明显,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血糖控制不佳 益阴消渴汤 强化胰岛素 -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的疗效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患者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前后血糖水平、3个月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后3个月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且能减少低血糖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
-
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