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根除前后对CagA+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燕玲;李劲草;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卓裕丰;张鹏;解强;程颖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 (Cag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Hp+CagA+冠心病患者57例为根除治疗组,同期住院的57例Hp-CagA-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除治疗组接受根除Hp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期为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接受血脂、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水平及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反应(FMD)检测.结果:治疗后根除治疗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cEM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前根除治疗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CagA+,可改善合并Hp+CagA+感染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40mg与10mg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劲草;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及40 mg/d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每日用药1次,疗程均为1年,另收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非冠心病100名为对照组.研究期为1年,在研究初始及结束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肌酸激酶、肝功能、血脂、外周血cEMPs及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反应(FMD),记录两研究组患者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LDL-C及外周血cEMPs水平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及横纹肌溶解,结束时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1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40 mg阿托伐他汀更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通心络联合规范西医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冰生;李劲草;张鹏;林桂雄;吴钰燕;冯燕玲;卓裕丰;解强;程颖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规范西医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高敏CRP (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ICM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随访期半年,所有研究对象在初始及随访结束时两次行血脂、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力(抗O2活力)、丙二醛水平、hsCRP、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EMP)及内皮祖细胞(EPC)水平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治疗组血清丙二醛、hsCRP及外周血循环EM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抗O2活力及外周血循环EPC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降低ICM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可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2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