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视肠造口手术

    作者:张连阳

    肠造口是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而使肠内容物能排出体外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将导致排便途径的改变,给患者的排便方式带来明显影响[1].提高造口手术水平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肠造口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为造口适应证选择不正确、造口方式不合理、术中造口位置选择不正确及由低年资医师完成造口等.现就常见的问题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肠造口 适应证 定位
  • 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汪少华;郭翠华;张艳;李丽;黄晓临;江丽

    目的 探讨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自责、退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评分及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

    作者:徐萍;饶芸;程琳;唐枚;骆群

    肠造口术是治疗直肠癌、结肠癌的一种常用手术.由于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 从隐蔽的会阴部移到腹部,且不能随意控制, 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活动都有很大影响.

  •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完整的影响

    作者:程琳;饶芸;徐春霞;骆群

    直肠癌患者尽量实施保存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但部分患者仍需要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永久性结肠造瘘术.虽然保全了病人的生命,却忽略了患者的自我完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对198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改道后的日常生活及自我护理,恢复肠造口患者社会人的完整性.

  • 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程琳;赵媛莉;陈晓曼;唐枚

    肠造口术是肛肠外科的常用手术,主要适用于低位直肠癌,大肠癌晚期梗阻等病人.临床上分结肠造口、回肠造口、单腔造口、双腔造口等.临床上单腔造口多见.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排便途径,改变了排便方式,且不受意志控制,所以对病人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影响,给家属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正确的肠造口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术后生存率.

  • 结肠造口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晓曼;赵媛莉;宋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医务工作者逐步转变了传统观念,从"只重治疗",到日益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112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造口 护理
  • 肠造口术的术前健康教育

    作者:王亚玲

    近年来,在治疗直肠肿瘤及肠外伤中,肠造口手术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手术过程中手术者的操作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术前及术后的护理[1].

    关键词: 肠造口 健康教育
  • 探究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石兆霞

    目的:研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同时划分患者为两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干预,Ⅱ组接受针对性护理指导,观察评估两组的方案干预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显著提高,达到1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调查显示,Ⅱ组相对Ⅰ组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自我生活质量评价等各项评测结果上均有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可行干预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服务体验,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循证护理在预防肠造口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高丽霞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肠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即可得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4.00%,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X2=6.5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65±1.37)d,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4.68±5.32)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升,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意义显著(t=11.20,13.06;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4.00%,较对照组的84.00%有显著上升,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98,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临床发病率,有利于病情康复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 食指引导下肠造口灌肠临床应用

    作者:刘艳华

    目的:探讨肠造口的灌肠方法。方法:对12例肠造口伴肠梗阻患者采用食指引导下肠造口灌肠法进行灌肠。结果:灌肠均能一次成功,灌肠效果明显提高。结论:食指引导下肠造口灌肠能够根据肠道的走形插入肛管,更好地保护肠道粘膜,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院外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伟;季艳艳(综述);刘志梅(审校)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我国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五左右,其中50%~60%的结直肠癌病人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绝大部分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工作需要在院外实施。本文就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出院后的现状、出院后需求、采取的对策与方法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系统化护理对新生儿肠造口术后并发症 、造口周围皮肤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元驰

    为探讨系统化护理在新生儿肠造口病例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肠造口的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 、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及其家属护理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新生儿肠造口病例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提高家属护理技能,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娟

    为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科行肠造口的56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儿造口的护理效果 、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护理,可提高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造口护理效果,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口护理方法探讨

    作者:周璇

    为探讨一种理想的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口处理方法,回顾于我科行肠造口术的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资料,分别选取55例术后应用氧化锌软膏(对照组)或3M敷贴(观察组)护理造口的患儿,对比2组患儿造口皮肤改善情况 、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造口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造口应用3M敷贴护理,可有效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直肠癌患者肠造口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作者:陈霞霞

    为探讨直肠癌患者肠造口的护理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肠造口术,依据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和排便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03.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其并发症,并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小儿肠造口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

    作者:郑琪;高文芳;魏兰花;魏花萍

    为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23例行肠造口手术患儿进行规范化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造口定位 、肠道准备;术后一般护理 、造口护理 、造口皮肤护理以及造口袋正确使用及出院指导.结果显示,23例患儿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小儿肠造口术后规范化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 小儿 肠造口 护理
  • 优质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莲英;张中华

    为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4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95%,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 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梁燕芳;赖伟红

    为探讨小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研究回顾分析26例患儿肠造口刺激性皮炎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发生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500.%)、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231.%)、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77.%)、合并腹泻(192.%).结果表明,造成肠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原因包括造口护理不当、造口形状及位置不佳、因患儿活动过多而不配合操作、合并腹泻,针对性地选择造口护理用品及粘贴方法,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及治疗造口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 指导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孙兆荣;周静;怀静;刘莎莎;杜书超

    为探讨指导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将12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指导性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心理、饮食等方面,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均很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指导性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袁玥旻;杨关根;裘建明;王美娣

    为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5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与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828 条记录 37/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