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烧伤早期创面下抗生素屏障的形成与临床意义

    作者:荣新洲;王震

    目的:观察和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第三间隙抗生素潴留、返释现象及其意义.方法:分别观察30%TBSAⅢ度烧伤新西兰兔模型和重度烧伤患者应用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后,血液、水疱液、痂下水肿液中的抗生素浓度,观察抗生素的潴留情况,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在不同烧伤面积(8%TBSAT和40%TBSA)Ⅲ度烧伤模型兔痂下注射示踪白蛋白,观察其向血浆返释的情况.结果:①烧伤新西兰兔应用亚胺培南1h后即可在痂下组织液中被检测出,并且达到峰浓度[(8.99±1.10)μ g/ml],可维持6~8 h;痂下水肿液中亚胺培南的消除相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别是烧伤组血浆和对照组血浆值的1.67倍和2.26倍.②烧伤后单次应用阿米卡星1h即能在痂下水肿液测到阿米卡星浓度并达峰值[(30.23±2.75)μ g/ml],且痂下水肿液消除相半衰期[(80.04±9.52) h]为健康成年人血浆半衰期的28.20~44.78倍,半衰期显著延长.③烧伤患者伤后3~4 h内应用阿米卡星,水疱液中达峰时间为1 h[(12.53±1.76)μ g/ml],伤后10 h应用则达峰时间为2 h[(9.56±1.13)μ g/ml],高于多数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包括铜绿假单胞菌(MIC50=4.2 μg/ml),伤后20、30 h应用其达峰时间延长(>4 h),峰浓度明显降低(低于多数致病菌的MIC).④烧伤新西兰兔痂下注射人血白蛋白,可于2h后在血浆中检测到其含量,烧伤面积越大分布相半衰期越小(8%TBSA vs.40%TBSA;4.027 1 h vs.1.732 6 h),曲线下面积越大(8%TBSA vs.40%TBSA:22 336.38 μg.h-1ml-1 vs.88 814.84μg.h-1ml-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大量的抗生素被蓄积在以痂下水肿液为代表的第三间隙,体液回收期后这些物质能够被回吸收.潴留在痂下水肿液中的大量抗生素形成了抗生素屏障,这一现象有助于防止创面细菌的深部侵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