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作者:郝思春;蒋建农;王勇;张盘军;王纪峰

    目的 探讨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其技术特点.方法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对47例(48膝)关节进行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9~56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0.2°(80~130°),比术前提高了28°;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2.6分(72~95分),比术前提高了53分.结论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双侧膝关节置换内轴膝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的近中期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张珂;王荣;刘江俊;王远贺;田少奇;杨旭;孙康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 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 后稳定型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作者:郗长永;高石军;李彤;陆博

    目的 分析比较稳定型(PS型)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型)2种假体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7月109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分为CR型假体组62例(A组)、PS型假体组47例(B组),术后3个月,应用KT-1000关节动度计在膝关节屈曲30°时进行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的测量,并记录AKS评分.分析在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及AKS评分等方面PS与CR型2种假体存在的差异.结果 TKA术后3个月A组膝关节大前后向位移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3个月PS型假体组具有更好的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

  • 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64膝近期疗效

    作者:汤敏生;白波;余楠生;林志雄;黎文;吴景明;董伟强

    背景:国内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较迟,有关对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近、远期疗效评估国内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9-06/2004-12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采用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晚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男16例,女42例;年龄59-81岁,平均66.42岁,单膝关节置换52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共64膝.方法:根据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情况进行内侧或外侧软组织松解.测量股骨髁的前后径,切除前后十字韧带,先后行股骨远端、股骨髁前后方、胫骨平台截骨,去除髌股关节软骨.安装试模,复位后反复检查髌骨股骨轨迹,并作相应调整,尽量使关节被动屈伸达到正常.选择相应后稳定假体并以骨水泥固定,完成假体置入.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关节活动功能.②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膝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7.4°,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3.8°.HSS评分置换前平均(38.00±8.24)分,置换后平均(84.00±8.23)分.1例术后皮肤表浅坏死,2例(3膝)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置换后血栓栓塞性静脉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感染、松动及脱位病例.结论:后稳定型假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近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Meta分析

    作者:史俊恒;钟的桂;范智荣;黄永铨

    背景:目前临床运用的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包括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2种假体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2种假体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学术界对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具有优势仍存在较大争论.目的:对比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4月有关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员单独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数据,运用RevMan软件检验文献的异质性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1747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观察组的899例患者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848例患者采用后稳定型假体;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0.13,95%CI(-0.73,1.00)]、WOMAC评分[MD=0.59,95%CI(0.00,1.18)]、术后膝关节伸直活动度[MD=0.04,95%CI(-0.36,0.45)]和胫骨后倾角[MD=-0.09,95%CI(-0.52,0.33)]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对比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稳定型假体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MD=-6.78,95%CI(-8.88,-4.67)]、屈曲活动度[MD=-4.22,95%CI(-6.03,-2.41)]更大,且后稳定型假体的机械胫股角[MD=0.85,95%CI(0.46,1.25)]更接近于理想的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在术后并发症上,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膝关节疼痛残留率[OR=1.26,95%CI(0.57,2.78)]、手术部位感染率[OR=0.50,95%CI(0.13,1.88)]和膝关节翻修率[OR=0.59,95%CI(0.15,2.3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⑤漏斗图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⑥结果提示,相较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后稳定型假体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屈曲活动度更大,机械胫股角更理想,但由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操作要求更高,建议低年资术者优先选择后稳定型假体,高年资术者则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的熟练情况来选择手术方案.

  • 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效果研究

    作者:孙京涛;魏瑄;王少华;蔡松涛

    目的 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95.45±8.42)°,术后膝关节屈曲(114.0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HSS评分为(37.73±4.05)分,术后HSS评分为(77.27±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无感染病例和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结论 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通过良好的软组织松解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 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永良

    目的:观察应用全膝关节的假体置换后(后稳定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宿主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58例老年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膝关节的内翻以及外翻情况,予以内侧或者外侧软组织的松解.并测量患者股骨髁其前后径,将前后的十字韧带切除,依次行股骨的远端与股骨髁的前后方以及胫骨平台的截骨,将髌股关节的软骨去除.试模安装后复位,对髌骨股骨的轨迹进行反复检查,同时作相应的调整,务必使患者关节被动的屈伸如常.再选择相应的后稳定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终完成假体的置入.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膝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的67.4°,能够改善为置换后平均的93.8°.患者HSS评分在置换前平均为(37.55±9.13)分,在置换后平均为(85.13±7.85)分.有1例患者术后皮肤出现表浅坏死,有2例(3膝)在置换2个月后出现膝关节的疼痛,没有出现红肿与压痛,其活动度均正常,经X线检查提示,患者假体位置均良好.未出现感染与松动以及脱位情况的病例.结论:应用人工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的置换(后稳定型)治疗老年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在近期随访的结果 较好,并且不具有特殊的生物相容性.

  • 影响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袁艾东;蔡道章;王昆;戎利民

    目的 分析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TKR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8年1月~2004年8月,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60例(74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R手术.以术后膝关节HSS(hospit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TKR术后疗效;比较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之间疗效优良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TKR术后HSS评分与术前患者自身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获随访24~94个月,平均42.5个月.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评分分别为84.2±14.2、25.7±6.9、17.9±4.3、13.1±2.0、9.2±0.8、8.1±0.4和9.3±0.1,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疼痛缓解为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0.5%.10膝发生局部并发症,其中腓总神经损伤1膝,伤口愈合不良2膝,伤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及关节僵硬各1膝,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膝,髌-股关节并发症2膝.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优良率(60.0%)明显低于无并发症患者(9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KR术后HSS评分与膝关节术前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0.431和0.418(P<0.01);而与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等无相关(P>0.05).结论 采用后稳定型TKR是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与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疗效有明显负面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