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坶)外翻

    作者:孙洋;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高建华;彭义;李绍光;杜晓健;王良;吴俊;马海东

    背景:传统微创技术治疗(坶)外翻常出现第1、2趾骨间皮肤溃烂、行走不适、术后截骨端再移位、第1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目的:研究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坶)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三维手法矫正加克氏针有限固定术治疗(坶)外翻151例281足,其中132例245足获得随访,男8例,女124例;年龄16 ~ 76岁,平均(50.2±10.3)岁;113例双侧226足,19例单侧19足.按Mann(坶)外翻分类:轻度98足,中度122足,重度25足.对比手术前后(坶)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趾骨间角(IPA)、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远侧关节固定角(DASA)、跖楔角(MCA)、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坶)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OFAS)评分及前足底压力.结果:随访时间为2~6.25年,平均3.9年.236足(坶)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6足复发,3足第一跖趾关节炎行关节融合术.前足第2、3跖骨头底部胼胝体的疼痛早期均获得缓解,后期233足的胼胝体疼痛逐渐完全消失,12足未完全消失.(坶)囊炎疼痛完全消失;6足(坶)趾背内感觉麻木;15足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4°~9°.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和克氏针断裂.术后245足X线片均示HVA< 20°,IMA< 10°.手术前后各角度变化、AOF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前足底压力由术前第2、3、1、4、5跖骨头依次递减改善为术后第1~5跖骨头依次递减.结论: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坶)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下地早康复快、矫正彻底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疗效理想,但亦存在一定弊端如畸形纠正力度不强、转移性跖骨痛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