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质骨螺钉固定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后路融合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高海;李惠民;陈银河;申才良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S)固定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6期)、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OS)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7年6月.搜集腰椎后路融合术中应用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队列研究,均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患有某些腰椎疾病(包括腰椎椎间孔狭窄的椎管狭窄症和重度滑脱症);年龄40~60岁.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D、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融合情况.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1和修改后的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针对RCT和队列研究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Meta分析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个RCT,6个队列研究,7篇均为英文文献.CBT组共计259例,PS组共计2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组和PS组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MD=-88.83,95%CI(-122.79,-54.88),P<0.01],而ODI (P=0.20)、JOA评分(P=0.57)、VAS评分(术后1个月腰痛P=0.38,术后8个月腰痛P=0.89,术后8个月腿痛P=0.51)、手术时间(P=0.12)、融合(P=0.95)五个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PS固定技术相比,应用CBT螺钉固定技术行腰椎后路融合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

  • 皮质骨通道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Meta分析

    作者:王亮;李立军;朱福良;姜竹岩;王帅;倪东馗

    背景: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现广泛用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中,由于其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及易侵犯椎间关节等较多并发症,2009年后逐渐将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技术应用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以减少并发症,目前尚未有单独的Meta分析对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技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对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系统(CBM)、万方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CBT、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ortical screw、PS、Pedicle Screw、皮质骨通道螺钉、椎弓根螺钉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队列研究6篇;共纳入病例656例,其中皮质骨通道螺钉组319例,椎弓根螺钉组337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质骨通道螺钉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P<0.05);③2组在围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总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质骨通道螺钉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P<0.05);④在远期并发症及椎间融合率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与传统椎弓根螺钉骨钉技术相比,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皮质骨通道螺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总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等临床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椎间融合率及远期并发症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 经椎弓根皮质骨通道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周春峰;赵剑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将经椎弓根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置钉技术应用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模拟分析,验证CBT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模拟1例成年男性:(A)脊柱完整状态;(B)爆裂性骨折;(C)骨折化之后的4种固定组合:(1)4椎弓根钉2棒(P4组);(2)4 CBT 2棒(C4组);(3)6椎弓根钉2棒(P6组);(4)6 CBT 2棒(C6组)。比较上述组别椎体模型节点的总变形及相应内固定模型节点的等效应力。结果:4组内固定均能使骨折模型获得明显即刻稳定性。P4组各状态时总变形及内固定承受的等效应力普遍较其他模型增大;P6组模型各状态下的模型总位移及内固定所受等效应力较其他模型有明显优势;C6组较C4组各状态下的模型总变形及内固定承受的等效应力均有减少。结论:C4法和C6法固定与P6法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两者均能够提供近似甚至高于传统P4法的固定稳定性,并能显著减少应力集中。故CBT置钉法能在理论上成为提供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稳定性的备选方案。

  • 皮质骨通道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羽;薛华伟;姜星杰;张烽;陈向东;曹涌;刘捷

    目的:通过评价后路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探讨皮质骨通道(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 n=19),B组:经伤椎双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 n=17),C组:经伤椎单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 n=11),D组: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 n=9),观察比较4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2.5±5.4)%、矢状位Cobb角18.5°±2.3°、VAS评分5.9±1.0;B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9.3±3.7)%、矢状位Cobb角15.9°±2.6°、VAS评分6.1±1.1;C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2±4.8)%、矢状位Cobb角16.1°±3.1°、VAS评分6.3±0.9;D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1±5.2)%、矢状位Cobb角32.9°±5.9°、VAS评分6.0±0.9。A组手术时间75.1±10.2min、出血量106.2±21.1mL、住院费用2.9±0.2万元;B组手术时间90.2±12.1min、出血量110.0±20.3mL、住院费用3.8±0.2万元;C组手术时间88.5±11.0min、出血量109.3±19.2mL、住院费用3.5±0.1万元;D组手术时间92.3±12.8min、出血量107.1±18.5mL、住院费用3.9±0.2万元。4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术后VAS目测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C、D三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C、D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优于A组( P<0.05),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要多于A组( P<0.05)。结论: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 应用皮质骨通道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田乃锋;倪文飞;林焱;徐华梓;王向阳

    目的 比较腰椎减压融合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CBT固定组)和B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融合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比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节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肥胖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肥胖患者采用CBT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 皮质骨道钉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作者:曹师锋;沈燕国;邱永敏;尹伟忠;厉国定;丁菊红;宋鑫

    [目的]对比皮质骨通道螺钉(CBT)内固定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CBT椎弓钉内固定(CBT组),30例采用椎体成形术(PVP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CB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T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患者出现7例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20±8.80)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T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发生. [结论] CBT螺钉对比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相似,但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无骨水泥渗漏风险.

  • 腰椎皮质骨螺钉钉道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解剖学测量研究

    作者:王小军;西永明

    目的 研究皮质骨通道(CBT)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方法 连续收集正常人群的腰椎CT影像片,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L1~L5各节段左右侧进钉点、进钉轨道的头倾角和外倾角、螺钉直径和长度,比较不同腰椎节段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选取腰椎正常的受试者36例,其中男女各l8例 测量结果显示各节段CBT螺钉的头倾角和外倾角差异无显著性;L1 ~L5各节段CBT的直径分别为(6.6±1.5) mm,(7.6±2.0)m m,(7.6±0.8)mm,(8 6±1.3) mm和(8.6±1.8)mm,其中L4和L5节段螺钉直径显著大于L1 节段(P分别为0.020和0.031);L1~L.5各节段CBT的长度分别为28.2(26.0,30.8)m m,30.9(20.4,39.6)mm,32.8(22.2,39.3)mm,46.7(26.3,49.4) mm和50.0(30.0,52.6)mm,L1节段螺钉长度显著短于L2~L5节段(P分别为0.008,0.027,0.008和0.012),L2节段长度短于L4和L5节段(P分别为0.035和0.047);男性L2~ L.5节段螺钉的测量直径均大于女性(P值分别为0.042,0.041,0.035和0.037),L2,L3和L5节段螺钉长度显著长于女性(P分别为0.017,0.043和0.026) . 结论 正常成人腰椎CBT螺钉的直径和长度从L1到L5有增大趋势,同一腰椎节段,男性CBT螺钉的直径和长度较女性有增大趋势.

  • 国人下胸椎经皮质骨通道置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测量

    作者:马国营;周扬;厉勇;田乃锋;钟建荣;徐谊

    目的 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方法测量下胸椎皮质骨通道置钉参数,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50例下胸椎(T9~T12)CT薄层扫描的患者,通过多平面二维重建理想经皮质骨通道(CBT)钉道.理想的钉道进钉点位于上关节突外三分之二区域中点垂线与横突下缘的交点,钉道朝向外上方,后在矢状面上钉尾到达椎体上终板后1/3.在钉道水平面上测量钉道宽度、长度及外倾角,在钉道矢状面上测量钉道的头倾角.按照左右侧及性别进行分组及统计数据.结果 我们确立了下胸椎CBT置钉的相关参数包括宽度、长度、外倾角及头倾角.下胸椎CBT钉道宽度随着椎体序列增加而增加(T9:5 ~6 mm,T12:8~10 mm),钉道长度也随着椎体序列增加而增加(T9:27~31 mm,T12:30 ~35 mm),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0.000).下胸椎CBT钉道外倾角(5°~8°)和头倾角(10°~15°),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胸椎CBT置钉是可行的,术前多平面CT重建测量有助于准确置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