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然谷穴的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旷秋和

    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子午流注说难>载:"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

  • 浅析从脾论治淋证

    作者:孙志新;马艳春;张瑞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脾胃论治者.本文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痰湿困脾、脾胃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个方面对淋证从脾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淋证 脾脏 辨证论治
  • 宋立群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验案

    作者:金丽霞;宋立群

    通过对泌尿系结石临床验案的分析,对中医药辨证论治泌尿系结石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有着较好的临床基础和疗效.

  • 略议淋证脏腑论治

    作者:张明

    <中脏经>认为"五脏不通,六腑不和,……皆可致淋."各脏腑的关系是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的;每一脏腑的病理变化.都往往与其他脏腑相关.从此说明淋证的病位虽然局限于肾与膀胱,但病起之根本却不只限于肾与膀胱,亦可由于其他脏腑病理变化影响肾和膀胱而致发本病.

  • 从脏腑整体观谈淋证的病理机制

    作者:张明

    淋证是临床常见的症证,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目前临床对淋证的治疗多从肾与膀胱立论施治,认为其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导致气化不利所致.临床宗此观点施治,虽疗效尚可,但乏效者亦不少.笔者从临床实践观察分析,本病若能从脏腑整体观辨证施治则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洪林

    急性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是由致病菌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临床上易出现反复感染,缠绵难愈,终可损害肾脏功能,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淋证"的范畴.为湿热蕴结于膀胱并阻滞肾脏所致.笔者2000-12~2004-1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从临床验案探析"淋证忌补"

    作者:苏佳硕;符强

    淋证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肾虚膀胱热"成为其病机的常规认识,但由于淋证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单纯根据此病机论治,固然某些病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历代医家诸多方药均可用于淋证的辨治.本文选择猪苓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清心莲子饮和春泽汤治疗淋证的验案四例,并针对"淋证忌补"加以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 针刺秩边为主治疗湿热淋20例

    作者:佘恩贞;薛小平

    我们采用秩边穴深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湿热淋证2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大60岁,小22岁,所有病例均经尿常规及前列腺液化验检查确诊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症见腰痛或腰酸胀痛,小便频数涩痛,淋沥不尽或尿多,尿道口灼热,尿短色黄,阴囊肿热,睾丸胀痛,口干苦无味,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

  • 黄连阿胶汤临证验案3则

    作者:姚宗英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阿胶、白芍药、黄芩、鸡子黄组成,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具有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为治疗少阴阴虚火旺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师其方义,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兹举验案3则于下.

  • 龙江医家淋证辨治特色述略

    作者:李富震;王兵;苏金峰;常佳怡;陈飞;孙许涛;姜德友

    以《龙江医派丛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龙江名医门人弟子访谈、跟诊记录,探究龙江医家淋证辨治特色;治疗主张复法并进,重视扶正,用药多本《神农本草经》.

  • 活用经方治疗淋证

    作者:仇美思;王怡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开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被称为方书之祖.中医界所指的经方,主要是《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即《伤寒论》中的113方和《金匮要略》中的262方.《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载:“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证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金匮要略》中治疗淋证小便不利的方剂有五苓散、猪苓汤、栝楼瞿麦丸、蒲灰散等.

    关键词: 淋证 尿路感染 经方
  • 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主治疗男科疾病验案3则

    作者:巨邦科

    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组成,用于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方中当归辛润补益,贝母散结通利,苦参清热燥湿.三药合用,补中有攻,清中有润,散以通利,正合“妊娠小便难”之有身孕当补益、小便难当通利之病机.本方妙在当归之用,其辛润之性不仅具有补益作用,而且对于缓解下焦小便不利之尿涩痛淋颇具良效.笔者师其方义,改丸为汤,用于治疗某些男科疾病亦获得良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 金钱通淋口服液治疗泌尿系感染

    作者:金亚明;胡仲仪;沈玲妹;寒勋衍;陈以平

    为观察金钱通淋口服液(金钱草、石苇、海金沙、忍冬藤、白茅根)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证(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按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尿感宁冲剂)各40例,观察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 《圣济总录》中淋证证治拾萃

    作者:施雪斐;王一花;蒯仂;郭晶磊

    《圣济总录》对淋证的证治认识较全面.以卒淋、冷淋、热淋三篇为例,浅析《圣济总录》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方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与现代临床对淋证的认识基本相仿,但亦有不为现代临床相熟的药物,可为进一步丰富中医药对淋证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圣济总录 淋证 证治
  • 李中梓《医宗必读》淋证辨治探析

    作者:周富明

    为探讨李中梓淋证辨治经验,在研读《医宗必读》淋证篇后,从石淋为病、积热所致,劳淋之因、伤于脾肾,血淋辨治、求证审因和气淋证治、当辨虚实以及膏淋冷淋、虚实挟杂等6种淋证加以探讨分析,提示李中梓治淋经验独特,切合临床,重于实践,迄今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李中梓 淋证 辨治
  • 尿道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护理

    作者:何丽萍;张康颖

    尿道综合征(urethral syndrome,US)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耻骨上不适等,但无明显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菌尿,泌尿系检查常无异常的一组症状群,多见于中年妇女,所以常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FUS)[1].

  • 连朴饮合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湿热证验案3则

    作者:邓旭;冯松杰

    湿热之邪为湿邪与热邪两者相合而成,湿热证见于多种疾病中,若湿邪或热邪单一致病则病机相对简单,且易于治疗,两邪相合则使得病机变得复杂,较为难治且疗效较差.湿热之邪常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和肾主水功能失司所致,故常见于肾系疾病.湿热的治疗正如吴塘所言:"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因此治疗上应清热祛湿并行.肾系疾病湿热证常因内外合邪而诱发[1],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湿热病邪是肾系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2-3].我们运用连朴饮合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湿热证,获得较好的疗效.连朴饮见于王士雄《霍乱论》,其功效为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霍乱湿热蕴脾之证,现多将本方运用于湿热蕴阻中焦的各种杂病的治疗中,以祛湿热而复脾胃之运化[4].五苓散出于《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其功效为利水渗湿、通阳化气,利湿邪而复肾之气化[5].两方相合清湿热、调脾胃、利湿邪、助气化.现列举连朴饮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淋证、肾劳、慢肾风等肾系疾病属湿热证验案3则(冯松杰主诊),与同道分享.

  • 从心论治淋证验案2则

    作者:郭建红;蒋春波;张莉;金伟民

    淋证是指临床表现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隐痛为主的一类病证,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排石通淋、理气疏导、分清泄浊、补脾益肾.我们发现,临床中从肾、膀胱着手治疗淋证往往不能获效,或暂时获效后易复发.故而思考其病源并非在肾、膀胱,而是责之于心.心居膈上,肾居膈下,两者交通,心火下温肾阳,肾水上滋心阴,机体方能维持正常运行.当心火过旺,下劫肾阴,肾水耗竭不能上济,心阴无源,与肾相表里之腑膀胱亦受热灼,水道不利,发为淋证.临证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四诊合参,分别选用导赤散清泄心火、利尿通淋,清心莲子饮养心益气、清心通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验案2则(张莉主诊)如下.

  • 曹继刚从痰瘀论治男科疑难杂病验案2则

    作者:岳肖华;李晏乐

    曹继刚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北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男科疑难杂病。男科疾病往往具有病程长、数证兼夹、形神同病等特点[1]。由于患者在发病初期失治、误治以及不能长期坚持医嘱,或初愈之后,失于调摄,导致疾病反复,迁延难治。久病入络,如叶天士所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故其治宜从“瘀”而论。其次,该类疾病通常伴有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终导致患者情绪抑郁,心身同病。气郁则痰结,因而此类疾病亦要从“痰”而治。曹教授在临床中针对性的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各种男科疑难杂病,临床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摘录曹师验案2则,以飨同道。

  • 朱良春医案2则

    作者:高红勤

    国医大师朱良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 余载,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精于临床,善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良多,现将朱老治疗杂症验案2 则介绍如下.1 支气管扩张咳血案刘某,女,72 岁.2010 年4 月5 日初诊.患者原有支气管扩张病史, 近3 天咽部不适,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色鲜红或暗红,夜寐不安,易烦躁,舌质红、脉细弦.乃宿疾复发,阴虚肺燥,虚火灼伤肺络,扰乱心神.治宜滋阴清热,肃肺化痰,固络宁咳.

347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