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后云;胡红杰;余细平;徐甜甜

    作为肝脏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被大家认可.但在随后的运用过程中,也产生诸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肺栓塞、栓塞性胆囊炎等.胆管损伤作为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有多篇报道.虽然对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但查阅文献迄今未见这一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系统论述.

  • 肝移植患者术后14天内胆汁中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对缺血性胆管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晓叶;康永振;沈中阳

    目的 观察肝移植患者术后14天内胆汁中胆汁酸水平变化,探讨其对缺血性胆管损伤(ITBL)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39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术后第1、3、7、14天胆汁中6种胆汁酸水平变化,即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牛磺石胆酸(TL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酸结合脱氧胆酸(GDCA)、牛磺酸结合脱氧胆酸(TDCA).术后随访3个月,以胆道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判定是否发生ITBL,比较发生ITBL者(ITBL组)与未发生者(N-ITBL组)术后第1、3、7、14天各胆汁酸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各胆汁酸对术后发生ITBL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第1天,ITBL组胆汁中GDCA水平较N-ITBL组降低;术后第7天,ITBL组胆汁中GCA、GDCA水平较N-ITBL组升高;术后第14天,ITBL组胆汁中TLCA、GCDCA、GDCA水平较N-ITBL组升高;组间比较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14天胆汁中GCDCA水平对判断肝移植术后发生ITBL的AUC为0.751、TLCA的AUC为0.764,术后第7天GCA水平对判断肝移植术后发生ITBL的AUC为0.717.结论 肝移植术后14天内胆汁中GCDCA、GCA、TLCA水平升高,三者对肝移植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ITBL具有预测价值.

  •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唐晖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为7% ~ 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ITBL)是指肝移植后供肝的胆道树出现非吻合口性的狭窄和扩张,肝内胆道树受损,终导致胆道机械性梗阻和继发性感染,其发生率约为5% ~ 15%[2].

  • 携带IL-13基因肝干细胞对冷缺血大鼠移植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刚;李学成;吴国庆;杨日高;晋云;韩江;董家鸿

    目的 以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缺血-再灌注状况,使移植肝脏更好地耐受缺血-再灌注,以减少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期.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Wistar大鼠冷缺血原位肝移植(OLT)模型,术中经受体大鼠门静脉输入IL-13基因修饰的或未修饰的肝卵圆细胞(HOC)即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分别于术后1、3、7及14 d检测受体大鼠肝脏功能变化、组织学变化、胆管上皮细胞(BEC)的增殖情况、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肝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并观察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情况.结果 转入IL-13基因的HOC对冷保存损伤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术后7 d,肝移植组和未转染组的α-SMA表达较转染组明显(P<0.05);术后3 d,未转染组和转染组的BEC增殖指数明显低于肝移植组(P<0.05).转染组术后各时相点的H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相点的其他各组的水平(P<0.05);移植术中经门静脉输入HOC对缺血性胆管损伤所诱导的BE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肝移植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转染组(P<0.05).结论 IL-13的持续表达能促进术后移植肝内HO-1 mRNA的表达,这有利于对供肝的保护,有利于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促进HO-1 mRNA的表达是IL-13对BEC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 供肝能量代谢与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损伤的关系探讨

    作者:孙晓叶;康永振;沈中阳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血管开放前后供肝能量代谢是否与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50例接受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将满足入组标准的患者于肝移植过程中分别于门静脉开放前、肝动脉开放前及肝动脉开放后1小时取肝组织标本,然后将入组患者随访至1年.根据胆道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缺血性胆道损伤组(ITBL组)和非缺血性胆道损伤组(NITBL组),将两组患者3个时间段的ATP、ADP及AMP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并得出结果.结果 ITBL组与NITBL组在门静脉开放前、肝动脉开放前、肝动脉开放后3个时间段的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即ATP、ADP及AM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肝组织能量代谢情况与肝移植术后ITBL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