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供肾切取方法的临床研究(附1 439例报告)

    作者:于立新;刘小友;徐健;马俊杰;付绍杰;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李川江;姚冰

    目的探讨佳尸体供肾切取法. 方法回顾分析1 439例供肾切取的临床资料.比较分侧取肾、整块取肾和原位灌注整块切取三种方法的取肾手术时间(OT)、热缺血时间(HIT)、冷缺血时间(CIT)、总缺血时间(TIT)、灌洗液用量(PS)、供肾灌注不良率(PPK)、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DR)以及移植后泌尿时间(UT)、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RRT)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ATN). 结果分侧取肾法取肾216例,获供肾432只;整块取肾法取肾1 134例,获供肾2 264只(4例为孤立肾);原位灌注整块切取肾89例,获供肾178只.三组取肾法的HIT分别为(8.22±3.01)min、(5.35±1.88)min、(1.89±0.92)min(P<0.05);DR分别为7.12%、4.26%、2.47%(P<0.05);PPK分别为15.23%、10.31%、0(P<0.05);CIT分别为(10.36±7.29)h、(12.51±8.43)h、(8.64±9.82)h,TIT分别为(10.43±7.17)h、(12.70±8.66)h、(9.03±8.22)h,OT分别为(6.37±2.53)min、(7.65±3.24)min、(8.14±3.94)min,PS分别为(640±75)ml、(690±93)ml、(730±125)ml(P>0.05);UT分别为(28.24±10.65)min、(22.72±8.35)min、(9.26±10.95)min,RRT分别为(9.98±6.84)d、(7.59±6.35)d、(4.91±7.68)d,ATN分别为15.40%、7.31%、3.98%(P<0.05). 结论分侧取肾法肾脏利用率低;整块取肾法优于分侧取肾法;原位灌注整块切取法操作简便,能显著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移植 组织供体
  •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5例报告

    作者:马潞林;管德林;韩修武;高居忠;韩志友;李响;张愚;刘静;李晓北;王建文;张鹏

    目的评价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25例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结果 25例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良好.25例受者移植肾全部成活.术后因肾小管坏死和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发生移植肾功延迟恢复各1例.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HT5”H 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关键词: 移植 组织供体
  • 大白鼠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东山;廖崇先;陈志哲;李增棋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对无心跳供体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无心跳供体肺应用于肺移植的可能性. 方法取60只健康大白鼠,随机分成有心跳组、无心跳-缺血30 min组、无心跳-缺血60 min组,每组10对,分别为供体和受体.有心跳组供体在处死的同时灌注4℃低钾右旋糖苷液,无心跳-缺血30 min组、无心跳-缺血60 min组供体处死后维持辅助呼吸,分别放置室温中30和60 min,再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供肺置于4℃低钾右旋糖苷液中4 h.受体鼠行左侧开胸术和原位左肺移植术.术后维持辅助呼吸1 h,经右侧进胸,阻断右肺门. 结果无心跳-缺血30 min组存活时间均超过30 min,肺顺应性为0.164 0±0.004 9,动脉血氧分压(85±4)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1.9±1.9) mm Hg,腺苷核苷酸总量(758±30)mol/g蛋白,超微结构改变为轻度的淤血和肺实质水肿,与有心跳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无心跳-缺血60 min组有4只10 min后心跳停止,3只20 min后心跳停止,与另两组相比,所测各项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采用无心跳供体是增加供肺来源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热缺血30 min大白鼠无心跳供体肺适于肺移植.

  • 两种供体肝切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谢敏;丁义涛;李强;仇毓东

    目的 进行肝移植的两种供肝切取方法的比较.方法 分析作者在国内进行的6例快速供肝切取和在国外参加的4例标准供肝切取的资料,重点对两种手术中的几个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还对两种手术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结果 快速法的手术时间明显较标准法为短(P<0.001),其灌注前解剖时间也明显短于后者(P<0.001),但两种方法的热缺血时间相同、冷灌注时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快速取肝法对供肝的影响与标准取肝法无明显差异,更适合于中国国情.

  • C-myc基因在供体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德俊;王鹏志;朱理玮;梁晓宇;陈庆良;邱宇杰

    以大鼠模型模拟供体小肠热缺血、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并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C-myc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探讨C-myc基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C-myc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热缺血1小时无明显改变,冷缺血1小时未检出;热缺血及冷缺血后再灌注其水平逐渐增高,并分别于再灌注后6小时、12小时达到高峰,而于12小时、24小时恢复正常.认为RT-Q-PCR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C-myc基因mRNA转录水平增高,可促进细胞发生凋亡;单纯短时冷缺血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可降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myc的mRNA转录水平,减轻细胞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