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减容技术在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晓风;陈杰;申英末;陈富强;刘素君;王明刚;杨硕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肥胖患者运用主动减容技术,并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切口疝修补。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28)ml;术中切除腹腔内肠管长度150~350 cm,平均(213±38)cm。术后1周平均腹腔内压力(7.8±2.1)mmHg,较术前(15.4±1.2) mmHg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9,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2±3.3)d。2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脏器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术后1年患者 BMI 为(19.3~25.3) kg/ m2,平均(22.5±2.1)kg/ m2,较术前(31.8±1.2)kg/ m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084,P<0.05)。结论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肥胖患者行修补术可以降低术后腹腔内压力,并避免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指数,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礼同;蔡玉建;李澄

    目的:探讨 MSCT 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27例腹内疝患者的横轴面 CT 及 MPR 表现,观察肠管异位分布及其占位效应,肠梗阻及其肠壁、系膜缺血征象,梗阻肠袢与邻近肠管、系膜的关系等。结果肠黏连束带疝13例,右侧十二指肠旁疝3例,盆腔内疝3例,盲肠周围疝3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小肠系膜疝1例,左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吻合口后方疝1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小肠袢呈肿块状、囊袋状、簇状。闭袢性小肠梗阻18例,小肠壁水肿增厚9例,其中小肠坏死5例,小肠穿孔1例;近端小肠梗阻15例;肠系膜静脉增粗、聚集,向疝口部位集中形成“缆绳征”17例。15例 CT 随访检查中7例闭袢性小肠梗阻或近端小肠梗阻加重,4例减轻,4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T 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腹内疝,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作为腹内疝诊断及分型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