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联合系统对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比较

    作者: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翁习生;高增鑫;沈建雄;赵宏;林进;赵宇;李书纲;田野;胡建华;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比较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联合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后路矫形效果.方法 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20例,钩钉联合器械组20例.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82.4%,钩钉联合器械组71.8%(P<0.01);术后1~3年平均冠状面矫形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77.0%,钩钉联合器械组62.5%(P<0.01);平均顶椎旋转矫正率: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组63%,钩钉联合器械组32%(P<0.01).而矢状面矫形效果、下固定椎倾斜度改善率、躯干偏移、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椎弓根螺钉较钩钉联合系统具有更好的矫形效果,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 色努式脊柱矫形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22例

    作者:万珏;谢华

    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渐渐加重,可以引起胸廓的变形和影响心肺功能,及时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成年后骨骼不再发育,畸形渐趋稳定,矫正和治疗难度增大.应用色努式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脊柱侧弯 22例,效果理想.

  • 改良伸直型肘关节矫形器的应用

    作者:万里;王国新;马国忠

    目的观察改良伸直型矫形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用.方法肘关节骨折后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7.82±19.63)岁.石膏托外固定组20例,矫形器组20例,改良矫形器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5个疗程治疗.评定治疗前后患肘伸直障碍度及患侧上肢Barthel指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较治疗前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治疗后矫形器组与石膏外固定组相比P<0.05,治疗后改良矫形器组与矫形器组相比P<0.05.结论改良肘关节矫形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恢复的辅助作用

    作者:杨俊玲;魏毅;张建国;孙宝健;陈爽;柯玉艳

    目的:观察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在脊髓损伤中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2/2004-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17例.在装配下肢矫形器前进行康复强化训练与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根据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类型及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状况不同,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装配后进行站立及行走能力强化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治疗.患者训练2次/d,50~60 min/次,训练4~8周,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评.结果:17例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装配下肢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高于装配前[(84.852±16.124),(61.122±21.615)分;(109.316±16.156),(87.982±17.148)分,P<0.01],装配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中的床椅转移和平地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15.457±1.59),(8.857±3.126)分;(14.832±2.427),(6.121±3.052)分,P<0.05~0.01].装配矫形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中的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6.958±0.237),(3.829±1.452)分;(6.214±0.566),(2.482±1.014)分;(4.161±1.674),(1.263±0.561)分,P<0.05~0.01].②17例中4例达到治疗性步态(借助双腋拐可以在室内行走),6例达到了家庭功能性步态(在室内独立行走,一次连续行走距离为400~800m),7例达到了社区性步态(一次连续性行走>900m,可以上下楼梯2层以上). 结论: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结合站立及行走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行走能力.

  • 侧前路应用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

    作者:王金光;郑启新;郭小东;刘国辉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弯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弯患儿,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 great wall pedicle screw system)行侧前路矫形手术.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弯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较少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侧弯和旋转畸形.结果16例患儿中侧弯平均矫正Cobb角36.7°,矫正率77%,经18~24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形力,矫形明显、稳固.侧前路矫正手术融合率高,固定节段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勇;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邵增务;付刚;段德宇;刘永宪;邹平;刘海

    目的评价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自1996年5月至2001年6月使用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并得到随访的159例AIS患儿,其中男68例,女91例,年龄7.2~16.4岁,平均10.3岁,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8个月.分别记录支具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程度和躯干位移等观察指标,评价支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39.7°,支具治疗2年后Cobb角平均为26.8°,矫正率为35.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支具治疗后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程度和躯干位移等观察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1).除2例治疗失败外,其他患儿侧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 双侧生长棒技术矫治儿童脊柱侧弯

    作者:孙琳;孙保胜;张学军;李承鑫;祁新禹;白云松;郭东;于凤章;潘少川

    目的 回顾性总结2004年后我院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发育未成熟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体会.主要总结双侧生长棒技术在控制侧弯发展和保持脊柱生长发育两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有12例脊柱侧弯病例接受了双侧生长棒的治疗.12例发育未成熟的脊柱侧弯患儿采用了双生长棒技术,初次手术脊柱侧弯冠状位Cobb's角均大于50°.并表现为侧弯进行性进展.1例采用强生公司的儿童Isola产品,2例为奥斯比里克公司的产品,9例为威高公司的产品.Isola器械为强生公司的设计,其余内置入器械的生长棒系统南上下两个棒组成,两者之间用多米诺连接块连接,两棒在连接处预留延长段.生长棒系统两端支撑点2例为椎体-椎体之间撑开,10例为椎体-肋骨之间撑开.在第一次手术置钉、置钩和置棒时,手术操作尽量不剥离脊柱,以避免脊柱发生融合.术后再撑开时,只需要在多米诺连接部位做小切口,松开多米诺后,将生长棒予以延长.术后撑开延长棒的时间要求为9~12个月.结果 12例患儿当中先天性脊柱侧弯10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1例.2例为以前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后改为双侧生长棒技术,10例之前未进行其他手术治疗.12例患儿至少经过一次生长棒再撑开延长手术,随访时间短为1年,长4年.侧弯Cobb's角南术前73°(52°~150°)矫正至39°(25°~76°),T1至S1的脊柱高度平均增加了47.6 mm(28.2~52.3 mm).术后再撑开手术距离第一次手术的时间是9个月至1年半,每次撑开延长的长度为1.5~3.0 cm.再撑开延长手术的次数少1次,多4次.有1例患儿终实施了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1例发生脱钩,1例发生皮肤磨损.结论 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发育未成熟儿童脊柱侧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以有效地控制脊柱侧弯的进展,并能够保持脊柱的生长发育能力,而且内置入器械的稳定性较好,脊柱纵向支撑力量增强.对脊柱侧弯弧度Cobb's角超过50°的患儿,并且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的患儿,可以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本组病例有11例还处在治疗过程中,有待于继续观察和总结.

  • 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创伤性足下垂

    作者:豆勇刚;黎健伟;王博炜;林庆荣;覃承诃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0岁;右侧16例,左侧19例.矫治前均有轻至中度的垂足畸形,佩戴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通过比较足踝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8患者术后获10 ~ 2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6个月的背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因损伤严重、年龄、依从性差等因素矫治效果不明显.2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足下垂畸形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术后出现的足下垂畸形,是个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 FRIII型矫治器前腭弓易断原因分析及改进

    作者:李湘琳;周洪;司新芹;王菲;宋剑玮

    目的:分析FRIII型矫治器前腭弓易断原因并实验用不同材料特别是创新使用自制麻花丝制作前腭弓,统计研究其折断率,便提高疗效.方法:实验对象按5种不同材料分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折断率差异.结果:5种不同材料对比,以0.5mm双股不锈钢丝麻花丝折断率低效果好.结论:FRIII型矫治器前腭弓用麻花丝后折断率显著下降,疗效增强.

  • 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作者:热迪娜·亚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配戴矫形器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经过物理治疗(P T )、作业治疗(O T )训练并经过反复训练和强化后观察康复效果,康复训练前后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 )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级并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训练前患者神经功能评级为A级47例,B级34例,C级22例,D级37例,E级10例;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评分中自理活动为19.6±4.2分,转移能力为3.4±0.3分,运动能力3.6±0.3分;康复训练治疗后神经功能评级为A级42例,B级33例,C级23例,D级40例,E级12例,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评分中自理活动为31.6±4.6分,转移能力为10.1±1.4分,运动能力7.9±0.8分,与治疗前比神经功能评级无统计学意义,但自理活动、转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但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转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