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ARS病区的消毒隔离与防护

    作者:张春仙;王希军;张静平;康玉萍;王翠花;李爱娣

    2003年3月份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省部分地区流行而且医务人员感染人数较多,我院从4月15日至5月10日共收治SARS患者5例,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生命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领导组、感染管理专家组.

  • 2例带状疱疹合并水痘的护理

    作者:刘静娜

    水痘可以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带状疱疹里的疱液能使未患过水痘的幼儿感染水痘,也可以使免疫力低下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感染“成人水痘”,从而容易引起重症水痘[1].同时皮疹会引起瘙痒、疼痛、皮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014年8月,本院中西病区收治带状疱疹并水痘2例,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护理

    作者:代敏;汪杏华;郑萍萍;周文芳;贾莉萍;王莲芳;姜艳艳

    恶性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 改良开口纱布固定法在 PICC 透明敷料过敏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何春涛

    3M透明敷料是 PICC 导管固定的一种常用工具,具有易观察、粘性好、固定牢等的优点,但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少数患者对透明敷料过敏,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甚至出现水疱和破溃,还容易导致感染,严重时需要拔除导管,严重影响 PICC 的使用。从前临床上常用方法为在透明敷料下覆盖整块无菌纱布,达到隔离皮肤的效果。但常出现因导管在纱布下活动度大,易发生导管牵拉,脱出,移位,且纱布遮挡不利于操作者对导管的观察。本科在工作中发现采用无菌开口纱布覆盖法,能有效固定导管,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手术室气性坏疽手术的消毒隔离体会

    作者:步秀兰

    总结5例气性坏疽手术的消毒隔离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认为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气性坏疽的传播.

  • 人文关怀在甲型H1N1流感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李燕玲

    总结了救治21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中,营造出人文氛围,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患儿及家长在隔离期间的心理压力,在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甲型H1N1疑似病例的隔离防护和护理

    作者:张轩;田丰

    总结了25例甲型H1N1疑似病例的隔离防护和护理经验.在隔离防护方面,强调病区的合理布局、强化消毒隔离措施、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在护理上,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病情的护理.认为做好甲型H1N1疑似病例的隔离防护和护理,对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 14例登革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储云艳;换英;桂依;张金桥

    总结了14例登革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即休息、饮食、消毒隔离等;对症护理,即对发热、皮疹、腹痛、口腔以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加强临床护理,协助医生早期诊治,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对病人的痊愈十分重要.

    关键词: 登革热 消毒 隔离 护理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胡秀壬;孙春华;李海宁

    总结了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 PAI)感染的护理体会,包括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经鼻置胃管、交叉感染、免疫能力低下等是患者感染PAI的主要因素。认为对PAI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是控制病情的恶化,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无菌意识教育、患者气道护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和及早鼻饲给予肠内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 1例肺鼠疫患者的护理

    作者:才让措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啮齿动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鼠疫.肺鼠疫起病急,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如何做好肺鼠疫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我们疫区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2009年7月30日本院感染科首次接诊了一位肺鼠疫患者,次日隔离留观了11例疑似肺鼠疫患者,经疾控中心、部省级医疗专家、院领导的指导及本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1例肺鼠疫患者和11例疑似肺鼠疫患者均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肺鼠疫 隔离 护理
  • 门诊输液室的消毒与隔离

    作者:王淑萍;吉莹;杨丽萍

    总结了门诊输液室的消毒隔离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强化输液室环境卫生管理;特殊病人分室输液;强化护理人员手的清洁;重视检测工作.认为做好输液室保洁和消毒隔离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机会,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 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马芳

    总结了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包括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认为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可以迅速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 40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作者:刘英莲

    总结了40例破伤风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破伤风的一般护理、病人安全护理、呼吸道护理、解痉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中和毒素治疗护理、伤口护理等.认为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防止窒息、感染是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的关健;解痉镇静、中和毒素、伤口处理等是必要的专科治疗护理措施;生活护理、病人安全护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是防止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破伤风 隔离 护理
  • 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收治单位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周仕丹;刘春来;钟昱文;毛慧;彭莉利;张卫平

    目的:评价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收治单位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5月28日某院 ICU 负压病房收治中国首例输入性 MERS 患者,医院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以治疗和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结果2015 年5月28日 2:30该院收治1例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国家 CDC 确诊的 MERS 患者:患者咽拭子、血液样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均为 MERS-CoV 阳性。患者入院后第3天咽拭子即转阴,入院后第8天血转阴,入院2周后粪便转阴,6月21日痰转阴,出院前连续2次咽拭子、痰、血、粪便检测均为阴性,连续10 d 无发热,临床症状好转,6月26日康复出院。采集所有参与人员的鼻拭子、咽拭子、血标本,检测均为 MERS-CoV 阴性;从患者6月26日出院至7月10日对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均未出现不适,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入院后第7天、第13天,以及终末消毒后采集环境和物体表面标本,检测均为 MERS-CoV 阴性。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切断 MERS 的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 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中的成效研究

    作者:李凤容;胡又专;黄晓平;谢良伊;曾翠莲;石艳姣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与控制中的成效。方法2013年,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多学科协作,规范 MDRO 管理的各个环节;比较2012年和2013年(精细化管理前后)MDRO医院感染情况。结果2013年 MDRO 医院感染所占比率为36.65%(70/191),低于2012年的48.44%(62/128);2013年医院感染报告率、接触隔离执行率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80.00%、70.16%、75.86%,高于2012年的32.25%、28.13%、4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增强医护人员MDRO 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标识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冯曰珍;兰彦;刘沙沙

    目的 探讨隔离标识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设计制作床尾和病室隔离标识应用于临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患者、陪护和探视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隔离标识使用前(2006年7月-2009年6月)和使用后(2009年7月-2012年5月)的相关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在使用隔离标识后,戴口罩合格率为98.70%,显著高于使用前的90.61%(χ2=14.69,P<0.01);手卫生执行率由隔离标识使用前的86.83%提高至使用后的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对患者、陪护和探视者的调查显示,认为使用隔离标识增强了对传染病防护意识的患者、家属和探视者分别占90.77%(118/130)、100.00%(33/33)、100.00%(36/36);认为增强了个人卫生行为者分别占83.85%(109/130)、87.88%(29/33)、97.22%(35/36).结论 隔离标识的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戴口罩、手卫生的依从性,患者、陪护和探视者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及个人卫生行为,对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 国内外医用手术衣的使用现状、发展趋势及技术标准

    作者:邓敏;张萃逸;姚敏

    手术衣作为手术过程中必要的防护服装,用于降低医务人员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同时也能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的风险,是手术操作中无菌区域的安全屏障[1]。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患者采取的防护措施也越发受到关注。国内外多项研究[1-6]充分论证了手术过程中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风险,以上病毒均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

  • 一项中断时间序列研究与集群随机试验:减少耐药细菌在重症监护室中定植和传播的干预措施

    作者:曾翠

    背景 重症监护室(ICU)是耐药细菌传播的高危科室,在设置标准预防措施时缺乏对"全面筛查和隔离携带或感染耐药细菌者"效果评估的对照研究,本研究评估此干预措施对减少ICU中耐药细菌的定植与传播的效果.

  • 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防护

    作者:王素丽

    总结了22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防护经验.强调病区的合理布局、病人隔离原则、工作人员的防护原则和强化消毒隔离措施,认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防护,对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 广东SARS疫情报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作者:徐勇;方艳;彭国文

    广东省是我国乃至全球先发现和报告SARS病例的地区,从2003年1月2日广东省河源市报告首例SARS病例至2003年5月17日全省共报告SARS病例1 511例,死亡58例,疫情波及全省15个地级市和43个县(区).疫情报告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眼睛和耳朵.控制SARS疫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这对全省SARS的预防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广东省SARS疫情报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总结如下.

781 条记录 32/40 页 « 12...29303132333435...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