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李茂容;张晓琴;何位忠;杨敏萍;唐修俊;洪嵩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为该类手术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3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设为A组,同时期的36例未发生感染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 B组,36名健康人员为C组,比较3组受试人员的血清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并比较A组浅层感染和深部感染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 A组的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指标 CRP、α1‐AT、CER 及α1‐AG 水平分别为(6.12±0.59)mg/L、(3.12±0.22)g/L、(564.24±32.78)mg/L及(118.98±12.45)mg/dl ,其分别高于B组的(4.78±0.49)mg/L、(1.63±0.15)g/L、(419.78±28.75)mg/L、(92.34±9.73)mg/dl 及 C 组的(2.21±0.25)mg/L、(0.59±0.05)g/L、(271.63±25.38)mg/L、(59.69±5.34)mg/dl ,B组则高于C组;A组的血清降钙素原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免疫指标A组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且A组深部感染患者则差于浅层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指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感染的早期检测及感染情况的了解均有较高的价值。

  • 万古霉素-脂质体对兔股骨头置换感染模型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强;李颖;吴继明;杨俊生;童樑成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脂质体抗生素缓释系统,研究该缓释系统在治疗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将配置好的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万骨霉素于术中即分别放入关节腔及髓腔内,同时设对照组.大体观察左侧髋关节及观察右髋关节的活动度.实验动物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即刻、第4、8周,分别行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分别取关节腔内内芽组织或假膜组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数细菌菌落.并用4%的甲醛溶液固定组织,石蜡包埋(骨组织先用EDTA脱钙处理),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炎细胞浸润状况.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3、6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各组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均在位,经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治疗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翻修术后8周X线结果提示关节间隙清晰,无明显骨缺损即透亮线形成,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置换术前后对比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感染未控制者术后6周X线结果显示,关节间隙模糊,假体及股骨结合部出现轻度骨吸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00%,而加入万古霉素后,万古霉素-PMMA组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33.3%,显著降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6.7%,与万古霉素-PMMA组相比,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应用万古霉素-PMMA和万古霉素-脂质体,与其它组相比较,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感染人工股骨头周围股骨组织明显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的实验动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提示术后关节周围细菌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术前相比较,各组CRP均显著升高(P<0.01),而经过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治疗的实验动物,CRP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P<0.05).结论:本实验中首先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并观察了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的效应,通过X线检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万古霉素脂质体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VSD技术加骨水泥抗生素链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陈家贵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加骨水泥抗生素链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某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正常的换药处理措施,治疗组采取 VSD技术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的处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后感染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换药数和康复程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度。结论:VSD技术加骨水泥抗生素链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红志;陈凡;高伟;马楠;王凯;徐彦贵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30天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术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术后30天内感染发生者作为感染组(27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116例)。在两组患者中对文献报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30天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大量失血〔优势比(OR)=1.000,95%可信区间(95%CI)=1.000~1.001〕,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时间过长(OR=1.702,95%CI=1.025~2.828),肠外营养时间过长(OR=1.319,95%CI=1.070~1.625)。结论为降低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在手术过程中应减少失血、缩短术后ICU留置时间和术后肠外营养时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