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与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杨文;邓鹏燕;李远兵;谢鹏;杨方玖

    目的 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 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于腓骨头前缘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腓骨头前缘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之间的距离(即腓骨前外侧长)为(32.56±3.15)cm.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长分别占腓骨前外侧长的(91.21±5.46)%和(69.53±4.66)%.②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腓骨头前缘突起处(4.94士0.86)cm和(11.00±1.31)cm.结论 在痉挛性足外翻抗肌痉挛药物注射时,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自身比例定位可为临床操作者提供形态学资料.

  •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增方;杜建春;孙伟;朱朝晖;张鑫;杨连根;娄洪亮

    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缺损,因可利用组织较少,带蒂组织瓣移位受到限制.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移位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人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神经入肌点的研究

    作者:聂拴锁;薛黔;李季蓉;杨胜波

    目的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①用经甲醛固定1a以内的童尸5具(2~10y)及成人尸体5具(20~50y),取下腓骨短肌,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②用经甲醛固定成人尸体20具(男17,女3),共40侧.以腓骨小头为骨性标志,测量腓骨短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短肌肌神经在肌内腱板上方分出2支一级神经支,分别支配肌的前部和后部;②腓骨短肌前部、后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在腓骨小头下方13.98±3.16cm,16.71±2.74cm处.结论①腓骨短肌可分为前、后两个亚部;②腓骨短肌前、后两个亚部的神经入肌点在肌上1/3段处浅面.

  • 腓骨短肌加带线锚钉联合臀下股后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毁损伤1例

    作者:王新园;常德海;尹高一;侯作保;康万年;任志威;龚大锋

    患儿,男,7岁,因乘坐电动摩托车时不慎将右足绞入车轮中送入我院.查体:右足跟部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跟腱自腓肠肌腱性部分近1/3至跟骨结节部缺如,近端撕脱部分呈条索状.急诊行清创术,术中缺损软组织面积为11.0 cm×5.0 cm,跟腱缺损为9.5 cm.于术后12 d行腓骨短肌加带线锚钉联合臀下股后皮瓣修复跟腱及软组织缺损.

  • 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迪喜;李联祥;栗庆东;徐建华;苑昭奖

    临床上对胫骨骨不连或踝上大面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刮除后期在覆盖伤口的处理方面,常因踝周缺乏软组织、可利用组织少或因带蒂组织瓣移植的限制等因素感到棘手.有学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但术后易发生静脉危象,感觉恢复差[1],甚至皮瓣远端发生坏死[2].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等自2003年起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转移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和以腓骨短肌为蒂、腓骨内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疗效分析

    作者:邓晋京;孙天祥;钟易林;陈挛平;陈银华

    目的 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屉试验阳性,确认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或松弛.末次随访时采用踝关节评分.未出现术中骨折、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karlsso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13~29个月,平均(19.5±3.7)个月.Karls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言;梁晓军;李毅;赵宏谋;梁景棋

    目的:探究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例(共27足)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16例;年龄19~49岁,平均3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个月至13年,平均22.8个月.其中初次手术24例,2次手术3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后界面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记录踝关节活动度、距骨倾斜角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距骨倾斜角、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正常行走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Karlsso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40个月(平均27.3个月)随访.随访中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浅表感染,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患足外侧皮肤麻木,经口服药物治疗均于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复发.至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5.4±2.7)o改善为术后(4.6±0.8)o,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5.8±8.0)分改善为(85.4±4.7)分,VAS评分由术前(5.3±1.0)分降低为(1.3±0.6)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46.1±9.6)分改善为(81.4±8.8)分,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踝关节活动度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及以后随访的踝关节活动度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短期疗效满意,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经过康复锻炼可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2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