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张智芳;孙晓冬;王海明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维生素B1 20mg/次,3次/d;腺苷钴胺500μg/次,3次/d.治疗组45例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髀关;操作:采用30号40mm毫针,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于穴位,将清艾条剪成1cm长短,置于足三里穴位针柄上,温灸3次;温针治疗结束5min,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患侧下肢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Hz,电流50mA,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功能与肌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芈吉强;李玉宝;陈小兵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较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断裂相比较差,且重建的跟腱由于瘢痕增生而粗大,踝关节活动受限.

  • 腓骨长肌逆转治疗膝关节前叉韧带与侧副韧带复合断裂伤10例

    作者:吴日明;李炎;吴征杰

    我院设计了腓骨长肌逆转治疗前叉韧带与侧副韧带复合断裂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护理1例

    作者:于爱华;孙敏

    腓总神经来自L4~S2神经,是坐骨神经一终末支,多半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股二头肌的内侧缘斜向外下达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的深侧绕腓骨颈,在此处与骨膜紧贴并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终支.因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故易受伤[1].我科2002年1月收治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病人1例,采取多方面治疗护理措施,功能恢复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 不同体位下指压不同穴位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作者:葛瑞东;王思远;白硕;葛丽君;尹珏;王淩毅;张晓光;郭京伟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①刺激前后比较:两种体位下,指压两个穴位,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刺激前(P<0.05),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②穴位间比较:两种体位下,均表现为指压足三里穴,胫前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临泣穴(P<0.05);指压足临泣穴,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三里穴(P<0.05).③体位间比较:仰卧屈膝90°位指压两个穴位,胫前肌刺激即刻、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结论:①指压刺激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均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②指压足三里穴对诱发胫前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临泣穴;指压足临泣穴对诱发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三里穴.③仰卧屈膝90°位,指压刺激足三里、足临泣穴对诱发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伸膝0°位,延续效应无明显差异.

  • 指压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作者:葛瑞东;郭京伟;王思远;于天源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JP<0.05).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 同侧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应用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作者:梁贵成;董洪光;王庆鹏;孙松盛

    目的 探讨自体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应用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在关节镜下采用同侧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重建ACL.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8个月,按照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应用自体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重建ACL,不仅减少了取自体髌韧带常引起的并发症,并大大缩短了移植物的演变过程,患者可尽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 改良腓骨长肌移位术重建胫前肌肌力

    作者:王晓乐;潘奇;秦泗河;焦绍锋;戴志刚

    目的 探讨改良腓骨长肌移位术在治疗胫前肌瘫痪导致的足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1999-11-2015-04采用保留腓骨长肌原附着点的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术治疗因胫前肌瘫痪导致的足功能障碍77例.结果 77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足外翻畸形完全矫正70例,7例残留部分足下垂畸形.全部患者足部内外翻肌力不平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32±3)分,术后JOA评分为(76±4)分.术后与术前JOA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73,P<0.001).结论 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术,操作安全,效果可靠,是有效的重建因胫前肌瘫痪导致的足功能障碍手术方法.

  • 腓骨长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七例

    作者:赵汉民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5年8月~1998年4月应用腓骨长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7例,疗效满意.7例均为男性,年龄24~53岁.致伤原因:车祸4例,重物砸伤2例,坠落伤1例.本组病例均为AlmanⅢ度的完全性脱位[1],无锁骨骨折.本组均于伤后一周内手术.高位臂丛麻醉下,取肩峰至锁骨中点弧形切口,显露脱位的肩锁关节,清除关节腔内破碎的软骨盘或关节囊,将锁骨外侧向下按压使肩锁关节复位.取直径为2mm的克氏针两枚,通过肩峰、肩锁关节,在锁骨外1/3穿出,两克氏针相交叉且针尖应向上穿出锁骨,针尾折弯留于皮下.在三角肌内缘触及喙突后加以显露,用直径为4mm的钻头在喙突钻一通道,并用丝线测量出通过喙突环绕锁骨外端的长度,然后在小腿外侧局麻下暴露腓骨长肌肌腱,将腓骨长肌肌腱纵行从中分开,在分开的一半上取下所需长度的肌腱,缝合伤口,将取下的腓骨长肌肌腱穿过喙突孔,环绕锁骨外侧端,拉紧肌腱将其端端重叠缝合,逐层缝合切口.术后7~10d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6~8周后拔除克氏针.

  • 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作者:孙亚宁;唐钰超;赵海涛;秦士吉;张奉琪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在经常活动的人群中,占所有运动相关损伤的20%[1].踝关节扭伤后会使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根据初治疗方法及所涉及韧带的数目,有高达40%的患者由于外侧副韧带损伤终逐渐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腓骨短肌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 游离腓骨长肌肌腱修复跟腱断裂

    作者:袁润珍;张福良;武光迁

    跟腱断裂病例较多,断裂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放性损伤,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另一类为闭合性损伤,多系跑跳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自2000年采用游离腓骨长肌肌腱修复跟腱断裂3例,疗效满意.

  •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

    作者:方修林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并在临床应用于20例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跳跃伤12例,砸伤4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2例.均为陈旧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天~3个月.全部患者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完全性断裂4例,不完全性断裂16例.结果:临床应用2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4例,良6例,优良率100%,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对于陈旧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 小腿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作者:应福其;刘绍壮;李名扬;马哓凯;宫谨;王荣新

    为探讨小腿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例,取5例(男2、女3)19~60岁死后12小时内的人体两侧小腿肌共14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地研究了小腿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人类小腿肌Ⅰ型(慢缩)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56%~80%之间.从总体看,小腿肌中Ⅰ型纤维(总平均百分率为65.2%)占优势.其中小腿前群Ⅰ型纤维占68.4%,后群占62.5%,外侧群占59.9%.前群的慢缩纤维高于外侧群和后群,前者与后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1.01、P<0.05).在后群和外侧群中,浅、深层肌间Ⅰ型纤维百分率浅层肌明显高于深层肌.在外侧群,腓骨长肌的Ⅰ型纤维百分率为63.6%,腓骨短肌为56.2%,两者间差异显著(P<1.01),后群浅层的小腿三头肌Ⅰ型纤维占68.4%,深层三块肌为58.7%,两者间差异显著(P<1.01).女性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的第2、3趾肌腹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显著高于男性.

  • 趾短伸肌伴第三腓骨肌腱变异一例

    作者:余川;马建军;谷九莲;董曼

    在制作1成人男性左下肢肌标本时,发现其趾短伸肌伴第三腓骨肌腱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修去足背浅筋膜,清理肌腱时,见第4趾短伸肌腱缺如.变异的趾短伸肌发出2个腱,分别止于足第2、3趾;同时,在足外侧,见止于第5跖骨粗隆的腓骨短肌腱有一向前延长并止于小趾的细腱束.腓骨短肌腱出现多头止点,即小趾伸肌出现异常.腓骨短肌腱经外踝的后方、腓骨长肌前方转至足的外侧,沿跟骨腓侧面前行,穿过腓骨肌下支持带后,分为两个腱束一内侧腱束和外侧腱束.

  • 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

    作者:窦建;毛瑞君;牛其昌;关家文;刘虹

    目的介绍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的方法及优点.方法采用以导引管抽取肌腱法及保留腓骨长肌原附着点的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术,治疗第1跖骨头下垂型足外翻畸形48例.结果随访1~3年,足外翻完全矫正42例,残留部分足下垂畸形6例,无并发足内翻畸形.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相对提高了腓骨长肌的肌力,减少了并发症,效果满意.

  • 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对半缝合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查振刚;赵明杰;王德就;董忻;张松生;林永新

    目的观察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腱对半缝合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先行跟腱滑动延长或腓肠肌腱膜倒"V"形切开,然后行胫骨后肌腱及腓骨长肌腱分别对半剖开,并将前者外侧半与后者内侧半在足背前外方皮下编织缝合.结果 20例经平均14个月随访,患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及步态均得到较满意改善,优良率达89%. 结论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对半缝合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欧伦;米琨;俸志斌;段戡;廖小波;王斌;陈劲

    [目的]总结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遂道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跖肌腱膜片包绕缝合跟腱后侧形成光滑面.[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腓骨长肌移位和跖肌腱膜片覆盖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有效方法.

  • 腓骨长肌移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作者:刘建宁;邓仁椿

    目的:总结腓骨长肌移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遂道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跖屈肌力恢复达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2例.踝关节背伸在20~30°,跖屈在40~50°范围,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腓骨长肌移位术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有效方法.

  • 腓骨长短肌代跟腱术的改进

    作者:秦泗河

    我们在Bickel氏腓骨长肌代跟睫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手术操作:患者俯卧位,自跟骨结节外侧至外踝上3 cm处弧形切口,在此切口中同时显露跟腱,腓肠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将后者充分向上游离,跟腱止端劈开,将腓骨长短肌腱于腓肠神经的下面拉到劈开的跟腱裂口中与跟腱缝固(图1、2),腓骨长短肌腱的止点不切断.欲加强跖屈力量可将胫后肌以同样的方法与跟腱下端固定.术后以小腿石膏管型足跖屈15~20度位固定60天.

  • 腓骨长肌逆行肌瓣在截瘫患者外踝褥疮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建利;张志彬;陈志东;黄文正;武雷;李瑞平;田小运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3例截瘫患者外踝褥疮,均为男性;年龄30~56岁,平均42.6岁.褥疮发生至手术修复时间分别为3、4、6个月,平均4.3个月.褥疮面积为2.0 cm×3.0 cm~5.0cm×7.0 cm.结果 3例患者腓骨长肌逆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原褥疮处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褥疮未再复发.结论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对非截瘫患者的应用尚需慎重.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