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对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影响

    作者:叶亮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一般在需要肩部外展、外旋及内旋的羽毛球运动中,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

  • 闭合穿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陆茂德

    笔者自1990年3月至1999年12月应用闭合穿克氏针治疗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2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均为上肢内收直接暴力所致,为新鲜脱位,伤肩皮肤无破溃,无其他组织器官合并伤。Ⅱ型损伤16例,Ⅲ型损伤9例,X线片示患侧喙锁间隙增宽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在伤后7天内获得治疗。2 治疗方法借助C型臂X线影像增强系统,将肩锁关节置水平投照的中心,患者取仰卧位,肩部稍垫高,前臂水平放在躯体侧方手术台上,上臂轻度外旋,局部常规消毒铺巾,肩锁关节处肩峰的外侧稍后方局麻。助手将锁骨远端先向前后垂直向下按压,另一助手将患侧上臂向上推,X线透视检查脱位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固定,取两枚直径1.5~2.0mm的克氏针,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自肩峰外侧稍后方进针,针尖指向锁骨外端前内上方进入锁骨,进入锁骨的克氏针长度为3cm,针尾部弯曲剪断埋于皮下,伤口敷料包扎,伤肢术后三角巾悬吊制动4~6周。3月左右局麻下拔除内固定克氏针。术后6月随访并拍片检查。

  • 锁骨喙突丝线捆扎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王树相;张峰;王克华;刘明廷

    自1995年采用锁骨喙突间丝线捆扎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4例,女2例;年龄小20岁,大56岁。侧别:左侧5例,右侧11例。伤后距手术时间短3天,长86天。本组病例均有伤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锁骨远端隆起,弹性固定等症状。X线显示锁骨远端上移1.6~2.6cm。按Allman分类法[1]分型均为Ⅲ度脱位。2 手术方法颈丛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5cm,自肩锁关节经锁骨外1/3至喙突做弧形切口,长约14cm,剥离锁骨外1/3前上、下方骨膜,充分显露肩锁关节并清除关节内瘢痕组织及软骨片,经三角肌内缘显露喙突,保护好头静脉,用10号丝线在圆针引导下环绕锁骨与喙突之间(该线在胸小肌、肱二头肌、喙肱肌止点下方)5~6圈,暂不打结,然后整复肩锁关节,复位后,自肩峰外侧缘打入1~2枚克氏针贯穿肩锁关节进行固定,随后收紧锁骨、喙突之间丝线打结,尽量缝合撕裂之喙锁韧带,肩锁关节的残留关节囊及肩锁韧带一起缝合,再将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边缘在锁骨及肩峰处褥式缝合修复,后缝合皮肤。术后三角巾悬吊3周,并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 克氏针螺丝钉内固定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李忠;王大伟;赵建彬

    我们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克氏针螺丝钉联合固定治疗新鲜的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病人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左侧5例,右侧7例;年龄18~51岁,平均34岁。受伤距手术时间短3天,长20天。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有肩部阶梯状畸形,肩前上方及肩锁关节部位压痛。肩关节外展小于90°11例,琴键征阳性12例。全部病例常规行肩关节前后位摄片。锁骨远端上移1.4cm~2.5cm,按Allman分类法[1],均属Ⅲ度脱位。12例病人中均未见锁骨骨折。2 手术方法平卧,患肩后方垫高,头转向健侧,肩肱关节内收。颈丛麻醉。手术入路采用肩峰后方1cm处至喙突的肩前方倒“L”切口。胸大肌与三角肌间沟分离出头静脉,向外侧牵开予以保护。显露肩锁关节,锁骨外侧端及喙突。清除关节内破碎的软骨盘与嵌压的组织。分清断裂的喙锁韧带远近端,用7号丝线水平褥式缝合断端暂不结扎。在肩锁关节肩峰面逆行打入直径2mm克氏针1枚,自肩峰低位穿出并突破皮肤,克氏针近端渐退至肩峰关节面内。

  •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或3部分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宋正鑫;刘岩;毛英夫;李丙岩;卫力晋;田耘

    目的: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 ~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余20例采用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以上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至少14个月的随访.两组比较,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住院天数(P=0.013)、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6)、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P=0.01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0.462)、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P=0.20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国强;朱俊锟;黄淑明;兰树华;吴泉州;郑荣宗;郑崇武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4.6 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 经皮穿针治疗肩锁关节半脱位

    作者:何建军

    我院对15例肩锁关节半脱位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获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56岁;就诊时间2小时~5天。依据明显外伤史,局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双侧X光片对比患侧锁骨远端较健侧突起而明确诊断,但突起不超过0.5cm和全脱位相鉴别。2 治疗方法  颈丛阻滞麻醉,端坐位,局部消毒,铺巾。患肘屈肘90°,前臂置胸前。一助手站于健侧,双手分别放在患肩前后,一手掌部推肩胛骨下角向外,另一手拇指按压锁骨外段向下,余四指托肱骨上段向上,触摸锁骨外断端部与肩峰相平即达到复位。术者用2.0cm克氏针自肩锁关节外下方3cm处,沿肩峰中点进入锁骨内,进针约3cm。固定满意后,针尾埋于皮下,无菌包扎3~5天,三角巾悬吊3周,适当活动肘、腕关节。6周后拆除克氏针,练习肩关节活动至正常范围。3 治疗结果  15例治疗后拍X光片,13例复位满意,固定良好,2例复位欠佳。2例克氏针穿过锁骨皮质,即退针至适当长度。经2个月~2.5年随访,除3例病人肩部有酸痛不适外,外观及活动范围均达正常范围,针孔无一例感染。4 讨论  经皮穿针治疗本病,关节固定可靠,生活方便,对皮肤无压迫,对患肢活动限制少,产生肩周炎的可能性小,因此认为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介于保守与手术之间的较理想的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除正确复位外,进针时针尖在肩峰上下滑动找到中点进针,进针方向与肩峰外缘垂直,待针尖部分进入皮质骨时改为锁骨水平方向沿锁骨外端中点进入松质骨,一般进入3cm,不宜过长或方向偏差太大,以免伤及锁骨下动脉或导致外伤性气胸,固定过程中3周内练习肘、腕关节,3周后可适当练习肩关节,以利各关节不致僵硬。对于全脱位,我们仍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韧带修补。(编辑:连智华)

  • 闭合穿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例

    作者:马善军;张振亭;张宏

    1995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X光电透镜下行闭合穿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病人,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青壮年男性。Ⅱ型6例,Ⅲ型3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0.5~96h。分型标准见文献[1]。2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于透视及手触摸到肩峰后,在其中前1/3交点处用7号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约0.5cm,然后进针。进针时应将针紧顶住骨质,防止滑移。因肩锁关节间隙自外上向内下有-50°左右的倾斜角,进针时针尾斜向后下方缓慢进针,穿透肩峰骨质进入关节面,穿入锁骨腔内,进针角度应严格掌握,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及胸膜。针体进入肩峰骨质后,在透视下复位。让助手在病人上方用手或较硬物体将锁骨外端用力下压,使肩锁关节完全复位后并保持,术者用钻将克氏针缓慢钻入,穿过肩峰、肩锁关节,直达锁骨髓腔内约3~4cm,透视下见复位固定成功后剪除多余克氏针,并将其外露的远端弯成一小钩,埋于皮下,防止克氏针移位及滑脱。术后抗生素治疗5~6d,病人固定2周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固定8周后拆除克氏针。

  • 经皮克氏针撬拨整复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1例

    作者:戴法瑞

    患者男性,36岁.因左肩部外伤后左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32天入院.查体:左侧冈上窝部凹陷,左肩关节活动无力,尤以外展活动为著,被动活动受限伴肩外侧疼痛.X线片示左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块被拉至肩峰下.诊断明确后即在X线电视下行骨折撬拨复位,具体操作如下:

  • 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峰下滑囊滑膜软骨瘤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袁邦拓;曲峰;王江涛;申学振;肇刚;刘洋;朱娟丽;刘玉杰

    病例1
      患者,女,46岁,办公室职员,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交锁,肩关节活动受限,1年来症状多次出现,无低热、盗汗、晨僵及多关节疼痛等症状。既往无肩关节外伤史。查体: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无明显肌肉萎缩;右肩部大结节、冈上肌压痛;双侧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活动度正常对称,患肩体侧内旋时手背只能触及T12棘突,而健侧可触及肩胛间区;右肩、臂、手感觉正常,右臂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末梢血运良好;Neer 撞击征阳性, Hawkins撞击征阳性,Jobe征阳性。患侧肩关节UCLA[1]评分24分,Constant-Murley[2]评分77分。右肩正位片显示右侧肩峰下存在游离体(图1a);MRI示右肩袖损伤、肩峰下游离体(图1b)。门诊以“右肩袖损伤、肩峰下游离体”收入院。

  • 双圈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张九江

    笔者自1987年~1995年采用清除血肿及双圈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共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1~69岁;病程1天~2周;X线正位片示锁骨外端上移,关节间隙变宽,但均未发现锁骨骨折.患者来诊前均有外伤史,肩峰部位出现血肿或青瘀,呈隆起畸形.

  • 痛点针刺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60例

    作者:程远钊;曹永贺

    2004年3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痛点针刺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7~68岁;病程6个月~7.5年.患者均先有肩部隐痛,常在活动时加剧,肩关节功能受限;在肩峰下肱二头肌腱、小圆肌边缘有压痛,旋转功能障碍;肩关节X线正位片示正常,或有局部性脱钙,囊性病变.

  • 肩胛上血管肩峰支肩胛冈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郑和平;林建华;许卫红

    目的:为锁骨肩峰端骨不连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肩胛上血管肩峰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1侧标本上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肩峰支自肩胛上动脉发出后,向外走行于斜方肌、冈上肌之间,穿斜方肌在肩峰处的附着点达肩峰,并与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吻合构成肩峰动脉网.其长度为4.6±1.1cm,外径1.7±0.4mm.其主要分支肩胛冈支外径0.8±0.1mm,长度2.0±0.5cm.结论:可以肩峰支为蒂设计切取肩胛冈骨瓣移位修复锁骨肩峰端骨不连.

  • 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汪新华;钱军;翁习生

    目的 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 cuff 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 space”“scapular 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 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 肩峰形态变异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禹铭杨;孟祥俊;苏云;孙强;赵世龙;崔大平;赵德伟;谷贵山

    目的 探讨国人肩峰指数、肩峰侧倾角及决定性肩角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45例肩袖撕裂患者,以及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的肩关节X线影像资料.采用标准肩关节真正前后位X像测量肩峰指数、肩峰侧倾角及决定性肩角,分析两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对每组内各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肩袖撕裂患者的平均肩峰指数为0.71±0.06、平均肩峰侧倾角为78.1° ±6.89°、平均决定性肩角为35.9° ±5.7°,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肩峰指数为0.65±0.06、平均肩峰侧倾角为81.1° ±7.74°、平均决定性肩角为32.3° ±5.1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7、-1.994、3.225,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肩袖撕裂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肩峰指数与肩峰侧倾角呈负相关,而与决定性肩角呈正相关(r=-0.873、-0.780,r=0.878、0.924,P值均<0.01).结论 国人肩峰向侧方的延展度与其向下方的倾斜度呈正相关,与肩胛盂之间的夹角呈负相关.

  • 右肩钙盐沉积症超声表现1例

    作者:戴峰;马忠武;周英

    患者女,41岁.因右肩关节疼痛近2个月,活动受限1周就诊.骨科查体:右肩周围压痛,以前方及上方压痛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抬肩外展及背伸动作明显受限.外院X-线片检查提示右侧肩关节上方可见高密度实性占位.CT检查提示怀疑肩峰撕脱性骨折可能.超声检查:右肩关节近肩峰处前侧、外侧探及大小约29 mm×14 mm×8 mm的增强回声,形态不规则,沿骨面分布,部分内见强光团声像,后方见声影,CDFI检查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

  •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余拾东;杨恩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1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男20例,女41例;年龄39-68岁;病程短10天,长2年;左肩42例,右肩15例,双肩4例;全部病例均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甚者不能完成梳头、脱衣、穿衣等动作,痛点以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冈下肌群及其联合腱为明显.

  • MRI评价肩峰形态与肩袖撕裂的关系

    作者:陈晓巧;刘晓玲;冯友珍;叶耀江;蔡香然

    目的 采用MRI分析肩峰形态特点与肩袖撕裂(RCT)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RCT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另选取1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肩峰形态分为4型:Ⅰ型(平坦型)、Ⅱ型(弧型)、Ⅲ型(钩型)、Ⅳ型(反弧型).于MRI图像上测量与RCT发病机制相关的肩峰形态学特点的4个参数:肩肱间距(AHD)、肩峰指数(AI)、外侧肩峰角(LAA)和肩峰厚度.结果 Ⅱ型肩峰RCT的发生率高,分别为病例组43.24%(16/37),对照组57.89%(11/19).2组间肩峰类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HD、AI、LAA和肩峰厚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仅Ⅲ型肩峰各参数测量值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肩袖形态,RCT患者的AHD和LAA值较小,AI和肩峰厚度值较大,Ⅲ型肩峰可能会增加RCT的风险.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作者:朱荣

    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多见,肩锁关节脱位多由暴力自上而下作用于肩峰引起,锁骨远端骨折一般为直接暴力所致.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36例,经随访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肩锁关节脱位伴肩峰骨折的诊治分析

    作者:陈余庆;季祝永;张文祥;韩乃富;薛荣

    肩锁关节脱位伴肩峰骨折在外伤病人中比较少见,文献鲜有报道.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笔者自2002年12月~2007年8月收治7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1])伴肩峰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肩峰骨折,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补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8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