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唇下颌葡萄酒色斑并发唇部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喻志宏;王毅;叶建峰

    患者女,42岁.自出生后即见唇下颌部葡萄酒色斑呈片状分布,无疼痛不适.于半年前病灶下唇区出现如绿豆大小的暗红色结节性肿物,反复溃破出血,经局部涂药后愈后,未加重视.近3个月局部出现肿块,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生长迅速、且破溃不愈,不能进食而前来就诊.人院检查:下颌及面部见18 cm×20 cm大小呈紫红色斑片,无隆起,界限清楚,无结节,压之退色.下唇部见约12.0 cm×11.5 cm×13.6cm大小肿块,呈紫褐色,表面溃破、坏死,呈菜花样改变且有恶臭,基底区质软,破溃面易出血(图1).肿块占口腔前庭1/2,致进食困难,营养差.心、肺、腹无异常发现.初步诊断:唇下颌毛细血管瘤.于全麻下行病灶切除缝合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①下唇鳞状细胞癌Ⅰ级.②下唇毛细血管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图2).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唇癌中的表达

    作者:徐亚娟;金志威;隋春波;刘文书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唇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唇癌组织、15例正常唇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HT6H〗结果 在正常唇黏膜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4/15;而在唇癌细胞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26/32,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VEGF阳性表达强度增高,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672,P<0.001);TNM分期与VEGF表达无关.结论 VEGF在唇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在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鼻唇沟复合组织瓣在下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剑

    我们收治了下唇鳞状细胞癌3例,均为男性,56~66岁,病程1~3年,外形呈菜花状,术前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手术首先切除下唇肿物及全层组织,下唇缺损均大于其全长的2/3,自缺损侧口角开始,以缺损的白唇高度,向外侧测量作为瓣的蒂宽,定出瓣的外侧切口,以缺损的长度作为暂定的瓣长,向上沿鼻唇沟方向测量,如此长度超过上颌颊沟水平甚多,则作双侧鼻唇沟瓣,瓣上方再延长成楔形,尖端在鼻唇沟顶点,画线标出,按标出的切口线切开皮肤至肌层,内外侧切口均向外斜,使外侧多包括皮下组织,以加强唇红厚度,内侧少包括皮下组织,以减少新形成白唇下方的臃肿,在作外侧切口的同时,在切口外方,根据下唇红宽度,切开肌层及颊黏膜,形成黏膜瓣,将瓣牵出与外侧皮肤创缘相缝合,形成唇红,将此复合组织瓣向下旋转90°,进入缺损区,将唇缺损部的唇沟黏膜与瓣内侧的黏膜创缘相缝合,形成唇沟及唇内侧黏膜,瓣外侧缘形成新唇红创缘,与残唇或对侧转入的瓣缝合,其厚薄高低,在缝合时可以修整,形成光整匀称的下唇.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暴露创面,用4%硼酸酒精湿敷.本组无1例皮瓣坏死,切口均1期愈合,外形满意.

  • 唇癌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作者:李冬梅;崔永兴;王立妍;董福生

    目的研究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CD34和VEGF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唇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唇癌组织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唇组织MVD(P<0.001).有淋巴结转移唇癌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MVD,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唇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10.0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8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56.25%),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 0.25).VEGF阳性表达唇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唇癌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唇癌中VEGF的表达与MVD有密切的联系,说明VEGF能较好地反映唇癌微血管生成的活跃程度,是一个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