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炎症性肠病三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黎黎;汤泽中;周丛乐;侯新琳;姜毅;孙国玉;崔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07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诊断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患儿.收集这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直接测序法对其中1例患儿进行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的检测.复习文献,对早发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儿于生后4~12 d起病,均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和口腔溃疡,伴低白蛋白血症,且均有家族史.2例患儿有肛周病变,1例存在肝功能损害和惊厥.辅助检查均提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抗蛋白酶3抗体阳性,其中2例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l例患儿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肠镜检查显示累及结肠到回盲部的多发溃疡.予抗感染、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及5-氨基水杨酸治疗,1例患儿治愈;l例患儿加用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儿加用激素好转.好转患儿基因检测发现存在IL 0RA基因突变.突变位点c.301C>T(p.Argl01Trp)、c.421G>A(p.Glyl41Arg);患儿父母为携带者,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文献复习显示,新生儿炎症性肠病以发热、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血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多需手术治疗,可存在IL10RA基因突变. 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腹泻病,尤其是有阳性家族史的患儿,需要警惕炎症性肠病,及早行消化内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突变致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六例分析

    作者:王福萍;马昕;朱丹;宫幼喆;宁慧娟;钟雪梅

    目的 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L-10RA)基因突变致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6例VEO-IBD患儿,女4例,男2例,回顾性总结患儿临床资料,完善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确定IL-10RA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6例患儿均在生后1个月内起病,以腹泻、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肠外表现贫血、口腔或肛周溃疡,且体重增长迟缓;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广泛分布的溃疡,病理为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3例有隐窝炎或隐窝脓肿.与IBD相关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例均有IL-10RA基因突变,其中3例纯合突变,1例为c.537G>A,2例为c.301C>T;3例复合杂合突变,均有c.301C>T突变,来自于患儿父亲,母亲携带的基因变异分别位于第299、350和537位碱基(c.299T>G,c.350G>A,c.537G>A).6例患儿均予内科药物治疗,1例临床及结肠镜下病变均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好转,1例病情恶化后死亡,1例因肠穿孔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VEO-IBD与IL-10RA基因缺陷有关,起病早,临床症状重,肠外表现明显,临床治疗效果不一,其中c.301C>T、c.537G>A是本组病例中常见的IL-10RA基因突变点.

  • 白细胞介素10受体突变引起新生儿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诊断

    作者:许永彬;陈玉冰;曾萍;陈慧珊;曾华松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炎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内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6个月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d于2010年入院,8个月死亡.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IL-10受体基因组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扩增先证者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IL-10RA蛋白以及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予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先证者及其兄均为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CA/GT,先证者反转录PCR产物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p.C223S),两个突变均为新基因突变,患儿父母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先证者及其兄均为复合杂合隐性遗传突变引起.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先证者和正常者均可表达IL-10RA,但是IL-10RA下游功能明显缺陷,IL-10刺激后下游P-STAT3无表达.先证者PBMC予脂多糖+IL-10共刺激培养12 h后TNF-α为(2 100±356) ng/L,明显高于对照者[(200 ±50) ng/L,t=9.154,P=0.001].IL-10对炎症的负反馈调节功能严重受损.结论 IL-10受体突变能够引起婴儿早期IBD,包括新生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此型常规治疗效果较差,必须尽早诊断,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缺陷致新生儿极早发炎症性肠病五例分析

    作者:姜毅;陈东晖;刘黎黎;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

    目的 总结新生儿期起病的极早发炎症性肠病(VEO-IBD)基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新生儿期起病的VEO-IBD患儿,均经肠镜和病理诊断,并进行了基因二代测序重点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受体基因.记录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肠镜、组织病理学、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包括ANCA、dsDNA、ANA和ENA谱)、IL-10受体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反应,并进行出院后随访.结果 纳入的5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起病,3例有阳性家族史.多以不明原因的持续腹泻为首发症状,1例因突发小肠坏死起病而手术,半年后出现典型IBD症状.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便或便潜血阳性,主要肠外表现有发热、贫血、口腔或肛周溃疡,均有体重增长迟缓.多数有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自身抗体阳性4例.患儿均行肠镜检查,多表现为结肠广泛分布的溃疡,病理为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4例有隐窝炎或隐窝脓肿.与IBD相关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例均有IL-10受体α(IL-10RA)基因突变,其中1例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母.4例应用激素加美沙拉嗪治疗,仅1例症状消失但肠镜检查仍异常,其余3例均不能达到缓解.4例又分别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和(或)沙利度胺治疗,未取得满意效果,1例2岁因肠梗阻手术治疗.结论 新生儿期起病的VEO-IBD与IL-10RA基因缺陷有关,临床症状重,常规治疗困难,对生物制剂和沙利度胺疗效不肯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