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代谢研究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药物代谢作用及不同解救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0年收治的124例成人患者(共190例次 HD-MTX 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190例次患者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降至0.1μmol/L 以下的中位时间是72 h(48~342 h),76例次(40%)发生延迟排泄;延迟排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增高(P<0.05),其体质指数和甲氨蝶呤治疗第7日的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排泄组(分别为 P=0.046和 P<0.001)。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解救不优于单用亚叶酸钙(P=0.849)。缩短甲氨蝶呤输注时间并提前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不能改善甲氨蝶呤的延迟排泄,但可减轻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体质指数、血清肌酐水平影响甲氨蝶呤的代谢。适度缩短甲氨蝶呤输注时间和提前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或能改善甲氨蝶呤的排泄和不良反应。
-
临床药师对1例甲氨蝶呤排泄延迟患儿的药学监护
1例10岁的男性患儿,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余"入院,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同时给予水化碱化、止吐、护肝和亚叶酸钙解救等对症治疗.化疗后第2天患儿出现精神食欲差、恶心、频繁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关节痛和腰部肌肉痛.药师给予患儿全程药学监护,根据甲氨蝶呤血清药物浓度,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是甲氨蝶呤延迟排泄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继续止吐、增加水化碱化量,及增加亚叶酸钙给药剂量,进一步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等对症处理,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教育.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建议临床在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根据48 h和72 h血药浓度调整亚叶酸钙的用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延迟排泄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延迟排泄的发生率,探讨导致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为研究场所,以连续入组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患儿,收集甲氨蝶呤化疗期间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为69.3%,导致延迟排泄的相关因素为 ALL的危险度、食量及呕吐情况。[结论]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早识别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延迟排泄的发生率分析
目的 观察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时发生延迟排泄几率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5月~2017年12月时期)收治以ALL为诊断的患儿80例,采取HDMTX共计293次化疗,其中有79次发生延迟排泄,根据患者资料及用药药量的不同,分析患者延迟排泄的发生率相关性.结果 不同剂量、性别、民族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呕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与年龄≤6岁患儿延迟排泄几率相对于无呕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与年龄>6岁患儿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中,延迟排泄发生几率与药物使用剂量、性别、民族无较大关联,与患儿身体情况及年龄关系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患儿身体情况,可以早期用药或者让护理干预,保证患儿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延迟排泄 发生率分析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恶性肿瘤后延迟排泄与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方案后延迟排泄影响因素及与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8名共190次运用HD-MTX化疗的患者病例资料,以及253例次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延迟排泄的影响因素及与合并使用PPI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D-MTX延迟排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量呈负相关,与MTX剂量呈正相关,与合并使用PPIs呈正相关,其中影响因素大的是MTX剂量,其次是合并使用PPIs.结论:运用HD-MTX化疗方案时应高度重视与PPIs的联用,应加强临床观察,确保用药安全.
-
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24小时血药浓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根据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化疗的骨肉瘤患者24 h血药浓度值(C24h),对有可能发生延迟排泄的患者进行提前预警,与临床协作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并且为今后制定更加合理的MTX解救流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某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的骨肉瘤患者的C24h数据共3 515例进行分析,并研究C24h与延迟排泄的关系.结果:C24h具有一定规律性,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达标所需时间成正相关.建立C24h危急值报告制度对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及患者用药安全预警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结论:应通过监测C24h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并对高血药浓度患者尽早处理,防止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延迟排泄的治疗进展
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甲酰四氢叶酸(5-formyl-tetrahydrofolic acid,LV)解救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与骨肉瘤的治疗.目前MTX给药剂量大,人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化疗效果、毒副反应等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本文将对国内外近年来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用于治疗骨肉瘤时MTX延迟排泄的发生机制及解救措施等内容进行文献综述.
-
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解救甲氨蝶呤化疗延迟排泄2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MTX)发生严重延迟排泄的解救措施.方法:通过控制在MTX化疗结束后24~72 h有效的解救时机.采取有效剂量的甲酰四氢叶酸钙及给药时机、采取有效的血液净化措施和及时的支持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解救成功的机会.结果:成功救治2例骨肉瘤高剂量MTX化疗延迟排泄的患者.结论:应制订高剂量MTX延迟排泄解救的临床路径,加强治疗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