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永学;潘凌亚;黄惠芳;沈铿;郎景和

    目的:探讨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保守治疗疗效、安全性、治疗后的妊娠率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1-2008-12-31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孕激素保守治疗的24例年轻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LH+BSO),继续治疗的21例患者中15例(71.4%)患者完全缓解,3例(14.3%)患者部分缓解,3例(14.3%)患者无效.达完全缓解的中住时间为6个月(3~12个月).醋酸甲羟孕酮(MPA)组和醋酸甲地孕酮(M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9%(10/13)和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10例有近期生育要求的患者中4例(40.0%)妊娠成功.3例(20.0%)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结论:对于年轻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孕激素治疗是可行的,但应行全面评估.完全缓解后积极的辅助生育技术可提高妊娠率.因有一定的复发率,完全缓解后应严密随访.

  • 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惠英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住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3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Ⅲ期16例,Ⅳ期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腹腔内转移病灶切除.结果:本组肉眼无残余病灶者10例,残余病灶<2 cm者20例,残余病灶>2 cm者6例,手术满意率为83.3%(30/36).随访至2007-12,5年生存率仅为31.3%(5/16),3年生存率为54.2%(13/24),1年生存率为91.7%(33/36).生存率与患者病变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手术后残留病灶大小以及术后化疗周期长短等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提倡大限度切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在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射治疗的意义不大.

  • 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的化疗

    作者:章文华;王桂香;李洪君;李晓光;刘丽影;李淑敏;洪婉君

    早期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5年生存率可达80%;而晚期和复发癌则采用放疗、化疗和(或)激素等综合治疗,但疗效差.我们分析24例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化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以评价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

  • 人子宫内膜癌体外化学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盛修贵;汤玲;李大鹏;李慧芹;宋现让;路春华;王兴武;李庆水

    目的利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CL-1)筛选对人子宫内膜癌敏感的化学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HECCL-1细胞对18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利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用药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部分化学药物可显著抑制HECCL-1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效应,敏感性药物依次为阿霉素、奥铂、卡铂、顺铂、泰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米托蒽醌和氟脲嘧啶.FCM检测结果显示,化学药物作用后G0期、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G2期、M期细胞显著增加.在血浆峰值浓度(PPC)下,11种化学药物作用于HECCL-1细胞后出现细胞凋亡图像.表阿霉素、氟脲嘧啶、羟基喜树碱、米托蒽醌4种药物作用后诱导出MDR1阳性表达.结论HECCL-1是一种化学药物较敏感的细胞株,多种化学药物能够显著抑制HECCL-1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是化学药物作用于该细胞的重要机制;获得性耐药是继续用药失败的主要原因.

  •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

    作者:康彩梅;王菊荣;牛建清;王振芬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总计15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3例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患者中,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24个月和36个月复发,部位均在阴道局部。5例未手术,其中单纯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3例,分别随访24、30及54个月无复发,且1例妊娠并生育。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复发率高于腺癌,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复发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存在相关。对于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尤其对于尚未生育女性,根据其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指标,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秋实;林仲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裸小鼠皮下接种HHUA细胞建立裸小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米非司酮、精制花生油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各组裸小鼠生长情况、移植瘤体积、增殖率和形态,治疗结束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裸小鼠移植瘤组织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米非司酮组裸小鼠移植瘤体积第3周明显减小,肿瘤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4周治疗结束后米非司酮组裸小鼠移植瘤细胞G0/G1期比例升高(38.17±3.02)%,S期细胞比例(SPF)降低(43.87±4.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移植瘤细胞凋亡率为(15.03±2.19)%,明显高于对照组(3.06±1.13)%(P<0.01);治疗组移植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9±0.61),而Bax呈现过度表达(4.0±1.28)(P<0.05).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RU486)能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与调控细胞周期时相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 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

    作者:李小平;王建六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为其辅助的综合治疗.辅助治疗的目的旨在降低内膜癌的复发风险,提高总体生存率[1].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增多和年轻化趋势,对年轻子宫内膜癌如何进行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地屈孕酮口服对子宫内膜小息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谈红霞;谈美霞

    [目的]观察单发性子宫内膜小息肉(直径<1 cm)的药物脱落治疗效果.[方法]对进行排卵监测的133例患者,B超发现有宫内膜息肉,按单发还是多发、直径大于还是小于1 cm、是否有痛经分三组用地屈孕酮20mg/d,口服治疗14 d,观察息肉脱落情况.[结果]地屈孕酮对单发、直径小于1 cm、无痛经的患者宫内膜息肉的脱落有效.[结论]认为对子宫内膜单发小息肉且无痛经的患者可选用孕酮类药物治疗,无效再行诊刮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