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卓;于杰

    为了观察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选择胃癌根治患者4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即抽签法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d1~d8,研究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观察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lgM、IgA);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6).结果研究组术后第9天,CD3、CD4、CD8、CD4/CD8、NK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明显高于时照组,P<0.05;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减轻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 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文广;张红雁;赵于飞;汪琳

    为了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58例Ⅱ~Ⅳ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术后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组)和术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1、2年生存率和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6.7%(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Ⅲ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分别为21.4%和16.6%(P>0.05),消化道反应25%和13.3%(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疗效,毒副反应可接受.

  • 老年胃癌的手术决策

    作者:张勇

    胃癌是危胁中老年人健康和寿命的重要疾病,钡餐、胃镜等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血清幽门螺杆菌血小板衍化因子-A、周期素E、细胞调节因子P53等逐渐受到重视:手术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胃周淋巴结状况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生存质量及时间,加强老年人群的普查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早期胃癌,是提高手术切除串的关键.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的影响

    作者:赵学文;陈伯棠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0例,根据所行术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68例)和腹腔镜组(42例),以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指标评估患者机体恢复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 结论 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较开腹根治术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个体化护理康复指导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李丹樱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康复指导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体化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7±0.23)d、卧床时间(2.28±0.31)d,短于对照组的(2.94±0.34)d、(4.03±0.50)d;HAMA评分(18.39±2.34)分、HAMD评分(19.10±2.52)分,低于对照组的(26.62±3.82)分、(27.74±3.39)分. 结论 个体化护理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缓解负面情绪,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护理方法.

  • 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作者:韩方海;张肇达

    外科根治性切除被证明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但何谓胃癌合理化、规范化的外科治疗仍存有诸多争议,外科手术范围的选择对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是争议焦点问题.

  • 胃癌全胃切除Paulino消化道重建术15例分析

    作者:王征

    1994~1999年作者对本院15例胃癌患者施行了全胃切除Paulino消化道重建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胃癌根治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4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雄文;王楚平;肖智华;张业双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间置原位代胃术的效果.方法:对4例符合切除的病人,施行了全胃切除"P"型空肠间置原位代胃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切口、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未发生返流性食管炎;进油腻性食物后恶心1例,对症治疗缓解.4例均手术后0.5、1、6个月行钡餐检查,"P"型胃充盈良好,钡剂全部排空时间3~4h.结论: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十二指肠通道,对于减少全胃术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空肠袢代胃术既有代胃又恢复了十二指肠通道,是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贲门癌CT检查在腹部外科应用价值

    作者:任小朋;贺太平;董明;王建华;侯俊明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CT检查在腹部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8例贲门癌术前腹部CT观察肿物与胰腺的关系和腹腔淋巴结情况,结合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及手术结果分析.结果:根据术前CT检查肿物是否侵及胰腺将患者分为两组,未浸润者为第一组36例,近端胃切除28例,全胃切除8例.浸润者为第二组12例,5例全胃切除同时行部分胰尾加脾切除(),7例仅探查.结论:腹部CT不但是上消化道造影的重要补充,而且对贲门癌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利于制定手术方案,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 胃癌根治术前风险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作者:潘定宇;陈纪伟;贺银成;曹军

    对某院1993年1月~2001年1月入院的63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术前26个因素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了计量分析,筛选出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并建立逐步回归方程.

  •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孙晓卫;詹友庆;李威;徐立;李锦添;陈小君;张如华;徐大志

    背景与目的:多数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是肯定的,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已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新机理.本文拟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MSI的影响.方法:选取D2S123、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从48例已行氟尿嘧啶/醛氢叶酸(5-FU/CF)术前化疗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盐染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化疗前后胃癌组织MSI的表现;采用χ2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胃癌MSI的影响.结果:术前标本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5例,检出率31.3%.术后标本检出MSl阳性6例,检出率为12.5%.共有9例样本由化疗前的MSI阳性变为MSI阴性,无MSI阴性转为MSI阳性的病例.经χ2检验,化疗前后的MSl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31.3% vs.12.5%,P=0.026).结论: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MSI有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部分MSI阳性的病例可以表现为阴性,但对MSI阴性病例无影响.

  • 123例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熊宏超;张力建;杨跃;梁震;吴楠;陈晋峰

    背景与目的:贲门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研究逐渐深入,但在临床上还有很多争论.本文总结我们在贲门癌临床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方法:123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经胸手术组72例,经腹手术组40例,胸腹联合手术组11例,分析术前检查(腹部B超、胸腹CT、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腹部B超对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下段食管受侵、肝转移病变外侵腹水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达到了71.2%、62.2%、47.8%、100%,胸腹CT则为78.6%、72.7%、51.9%、100%,内镜指示肿瘤距门齿的长度,上消化道造影则显示肿瘤与膈肌的关系.手术切除率94.3%(116/123),116例切除病例中,贲门腺癌108例,占93.1%,腺鳞癌、鳞癌、不典型类癌、类癌各2例,占6.9%,8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72.4%),6例胸腔淋巴结转移(7.1%),40例(34.5%)下段食管受侵.结论:术前腹部B超和胸腹CT检查对判断肿瘤切除有极大帮助,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是否开胸.淋巴结转移以腹腔为主.三种手术途径各有优劣,没有任何一种占绝对优势,要依托Siewert分型,因病而定、因人而异.

  • 胃癌经腹全胃切除食管空肠Gambee单层吻合法的应用(附37例报告)

    作者:田夫;潘学峰;李密;胡丛斌

    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繁多,但术后吻合口瘘仍是目前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1].我院1989年至1997年应用Gambee单层吻合法行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37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和手术死亡,现报告如下.

  • 微泵输注小剂量异丙酚及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的应用

    作者:何伟雄;陆霄云;郑銮

    胃癌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术中胃肠牵拉反应发生率高,严重时影响手术进行.本文用新型麻醉药异丙酚+芬太尼连续静脉输注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行胃癌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 老年贲门癌经腹手术9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贞香;黄卫军;戴永进

    贲门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典的手术方法是经左胸治疗.由于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故有不少老年贲门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为了探索老年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 老年人食管、贲门癌180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徐今宇;张卫国;王欣堂

    我科自199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70~77岁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作者:余振南;李永启;贾小斌;严笑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6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162例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吻合口瘘3例,其发生率1.8%.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的张力、胸腔感染、禁食和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

  • 食管-胃改良包套式吻合治疗食管贲门癌1 076例

    作者:党星波;屈正明;王勇文;王宏涛;刘宽

    目的:探讨改良包套式吻合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其优点.方法: 胃与食管包套式吻合,将原有4层增加为5层,增加的1层为后壁第2层即距吻合口1cm处两端各缝1针,中间也可以增加1针.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及乳糜胸1例、吻合口狭窄13例(轻度)、局限性脓胸6例,手术死亡3例.结论: 改良包套式吻合方法,可降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 双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9例分析

    作者:屈少武;刘青春;邵松林;何鹏;吴光航

    目的:探讨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胸内吻合口瘘均施行了双管法治疗,即胸内脓腔基底部有效负压引流及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治愈出院6例,治愈率为66.67%,病情平稳好转后出院2例,好转率为22.22%,死亡1例,病死率为11.11%.结论:双管法保守治疗胸内吻合口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作者:李琪;吴世俊;张建民;侯文林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07例外科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374例,总切除率91.9%;术后吻合口瘘8例,平均发生率2.1%(1985年7月前12.8%,1985年8月以后0.9%);死亡3例;术后1年生存率83.4%;3年生存率44.7%;5年生存率23.6%.结论:吻合口瘘与吻合方法和吻合技巧、吻合口血运、胸胃排空障碍、吻合口张力过高和胸内感染诸因素有关.推荐经食管床内食管胃单层吻合,尽量不作主动脉弓前吻合.提高吻合技能,全食管切除,保护吻合口血运,控制感染等均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