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化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意义

    作者:李燕;刘虹;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亚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国际预后指数分为相对高危组及相对低危组,两组分别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HO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Hans分型对各组患者进行免疫分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免疫学亚型在不同预后分组及不同治疗方案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 186例DLBCL患者中,化疗组中生发中心型(GCB型)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58.82%比32.00%,X2=8.482,P=0.004),而免疫化疗组中GCB型与non-GCB型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97%比61.54%,X2=2.694,P=0.101).免疫化疗组中non-GCB型的5年OS率较化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4%比32.00%,X2=7.385,P=0.007).低危组107例中,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B型及non-GCB型中化疗组与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高危组79例中,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比22.72%,X2=3.978,P=0.045);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比42.31%,X2=2.072,P=0.150).结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初治DLBCL分为两种免疫学亚型,对于早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可能较以往有所降低.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提高non-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但是对GCB型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 CHOP方案一线治疗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作者:赵振慧;刘炜;郭莉;赵兵;吐尔逊江·艾力;李妍;胡欣;梁霄;马小平

    目的 观察CHOP方案一线治疗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6年间经病理确诊DLBCL并经CHOP方案一线治疗至少6周期的维、汉族住院患者共167例,用Hans方法检测分为GCB型和非GCB型(non-GCB型)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维、汉族DLBCL免疫分型均为non-GCB型明显多于GCB型;维、汉族GCB型DLBCL疗效均明显优于non-GCB型;维、汉族间同亚型DLBCL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汉两族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常规免疫亚型均是判断维族及汉族DLBCL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并且两族non-GCB型患者CHOP方案一线化疗疗效均有限,建议制定更有效化疗方案.

  • 病毒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作者:吴修进;徐才刚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常见的一种亚型,在过去的10年里,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组在形态学、生物学行为和临床上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恶性肿瘤,DLBCL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病毒感染与DLBCL的关系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现主要讨论Epstein-Barr病毒、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1感染相关性DLBCL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