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联合弹簧圈在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瘤径为10 mm~25 mm)和巨大型动脉瘤(瘤径>25 mm)患者51例(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53±13)岁.根据是否使用弹簧圈填塞瘤腔,分为PED组31例和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6个月的影像随访效果.栓塞率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 对PED组31例患者32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5±3)mm]共使用33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5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7个;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患者21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7±4)mm]共使用22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0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1个.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示PED组的动脉瘤复发率(Raymond分级 Ⅱ ~Ⅲ级)明显高于PED联合弹簧圈组[分别为9.7%(3例)和0%],PED联合弹簧圈组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ED组[分别为10.0%(2例)和6.5%(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时,联合弹簧圈填塞瘤腔可降低动脉瘤残留发生率,但可能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风险.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关键词: 大型颈内动脉瘤 Pipeline栓塞装置 血流导向支架 弹簧圈 -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3年”于2015年10月09日入院.既往3级高血压病病史6年,无动脉瘤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右利手,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确阳性体征.头颈部CTA及DSA三维重建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大层面大小约15.1 mm×13.5 mm.诊断考虑继发性颞叶癫痫,大型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择期行颈内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全麻下使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置入8F血管鞘,全身肝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