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手术策略研究

    作者:张培峰;曹勇;蔡楚伟;许海雄;王硕

    目的探讨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时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诊断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展开分析。
      结果男性、女性患者各6例,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31.92岁,均以症状性脑出血起病。其中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拒绝手术自动出院。根据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形态将患者归纳为5种模式:①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上方和(或)前方汇入直窦或Galen’s静脉的末端(3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②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侧方汇入岩上窦(3例患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灶。③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外侧方汇入同侧的乙状窦(2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④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上方汇入横窦(2例患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灶。⑤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的腹侧进入四脑室汇入室管膜静脉(2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术后所有患者无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水肿,其中1例术后急诊行枕下减压术。所有手术患者在平均随访34.3个月内预后良好且无海绵状血管瘤复发。
      结论发育性静脉畸形的终末分支通常覆盖于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前上方,本研究中未发现发育性静脉畸形的主干向下方扩展,手术以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为主。该策略并未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

  •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临床分析

    作者:计跃

    目的 总结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淮南朝阳医院2007年7月-2014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小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显微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1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头痛、头晕、小脑受损体征为主,其中伴有眼颤2例、癫痫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检查,病灶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例怀疑合并静脉畸形,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合并有静脉畸形1例.根据Zabramski分类,Ⅰ型2例、Ⅱ型6例.8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枕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8.5个月,无再发及出血,疗效满意.结论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常急性起病,以头痛和小脑症状为主;MR血管成像对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

  •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景治涛;李光宇;欧绍武;王义宝;班允超;刘源;张东勇;李婷;王运杰;吴安华

    目的 总结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2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小脑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小脑自发性出血.慢性起病1例,表现为渐进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头颅MRI平扫与增强多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或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环形低信号带.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更有助于诊断.12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疗效满意.结论 自发性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有共济失调等小脑受损体征.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手术是处理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和有效的首选方法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