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优化手术策略下两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中48例的应用

    作者:朱乃海;王崇高;李俊;胡昇庠

    两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操作一次性、低花费的优点,同时缩短住院天数[1]。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探查过程中可取出90%患者的胆管结石[2]。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为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优化手术策略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T 管引流手术,现报告如下。

  • L4/5椎间盘前方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及腹腔镜下手术应对策略

    作者:刘金伟;管明强;李卫;丁自海

    目的:观察 L4/5椎间盘前方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形态特征,测量相关数据并尝试分型,为腹腔镜下手术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2年11月1日—2007年5月1日南方医院骨科住院的257例患者的 L4/5椎间盘节段的 MRI 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观察 L4/5椎间盘前方腹主动脉分叉、髂总静脉汇合情况并进行分组、组合。考虑到腹主动脉已分叉且髂总静脉未汇合( i +α组合)病例手术入路的复杂性,重点对此组合进行观测、分析,观察“血管间窗”(IVW)两侧血管构成及其他间隙情况,在 L4/5椎间盘上下界中央的轴位图像上,分析 IVW 值是否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将轴位图像上椎间盘垂直4等分,根据这3条分割线与椎前大血管的关系将椎前可操作间隙定量,并根据操作间隙大小及位置将此组合分为4型,其中 A、B1、C1型可通过椎前间隙进行腹腔镜前路髂总血管分叉间手术。后,参考 Kleeman 的入路分型,提出各组合及各型的手术应对策略。结果在 L4/5椎间盘水平,腹主动脉已分叉者82.49%(212/257),髂总静脉未汇合者43.58%(112/257), i +α组合43.58%(112/257)。 i +α组合中 IVW 两侧髂血管构成,左侧髂总静脉94.64%(106/112);右侧髂动脉93.75%(105/112),IVW 的大小为(0.42±0.70)cm。 IVW 值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9, P >0.05),在年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 P >0.05)。形态分型提示仅39.29%(44/112)的病例(A 型、B1型、C1型)可以进行腹腔镜前路髂总血管分叉间 L4/5椎间盘手术,其 IVW的大小为(1.03±0.79)cm;8.93%(10/112)在左髂总动脉与左侧缘存在可操作间隙;51.78%(58/112)不适合前路手术操作。结论应用 MRI 轴位图像等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前方血管进行观测、分型,可以较好地进行术前评估,为腹腔镜下手术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 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策略的研究

    作者:张强;胥宝泉;范祥云;刘洪恩;周运波

    目的 研究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26例接受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7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55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疾病类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及缺氧状态、合并症、中线移位距离等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中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对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保护因素,手术远隔部位骨折、术前颅内压、术前缺氧及合并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或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性脑膨出的预后指数(PI)为0.764X 1+1.089X2+1.225X3+0.953X4+1.426X5+0.857X6(X 1=受伤至手术时间,X 2=手术远隔部位骨折,X 3=术前颅内压,X 4=术前缺氧,X 5=DTIH,X 6=PADBS).当PI≥1.679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远隔部位骨折、颅内高压、术前缺氧及合并DTIH和PADBS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膨出风险.

  • 多种影像学结合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及对手术策略制定的意义

    作者:纪思淇;赵冲;方友发;刘鹏;邓川;郭俊强;韩涛;韩磊

    目的 探讨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例肝癌患者,通过CT、MRI及三维重建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可能为混合型肝癌;并提示患者的肿瘤分期及转移情况,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可接受外科手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6例患者均为HCC-CC.对4例患者行根治性R0切除,对2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术后效果较好.结论 多种影像学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术前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并对于患者能否手术及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策略

    作者:谢杨;李长军;肖勇

    多节段脊柱骨折(MSF)是指脊柱骨节段2个或2个以上发生骨折(除棘突和横突外)[1].虽然在临床上MSF发生率较低,但因损伤暴力较大,且常常引起多个椎体累及,同时合并有其他损伤,故治疗较棘手.选取2005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MSF患者,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精化大脑上矢状窦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雷鹏

    矢状窦脑膜瘤( superior parasaggittal maningiomas, SPMs)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5%~20%[1-3]。当肿瘤体积增长或侵蚀上矢状窦(superior saggittal sinus,SSS)时,造成手术切除困难,术后并发症增多[1-4]。倘若肿瘤不能全切,又易造成术后肿瘤复发。这些情况,给外科医师手术治疗SPMs提出了挑战。因此,采用科学手术策略,精细手术技巧是提高SPMs治疗的重要措施。

  • 腹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患者三种治疗策略疗效分析

    作者:李威;罗淞元;刘媛;罗建方;黄文晖;陈纪言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对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50岁以上确诊AA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7例,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AAA患者中冠心病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分为同期EVA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EVAR后PCI组、PCI后EVAR组,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207例50岁以上AAA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151例(72.9%).93例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中,同期EVAR+ PCI组6例(6.5%),EVAR后PCI组60例(64.5%),PCI后EVAR组27例(29.0%).各组间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情况及AAA大径等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期EVAR+ PCI组中,无发生住院期间死亡,EVAR后PCI组出现1例(1.7%),PCI后EVAR组出现2例(7.4%),各组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EVAR+PCI组出现1例(16.7%)术后并发症,EVAR后PCI组10例(16.7%),PCI后EVAR组3例(11.1%),各组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0岁以上AAA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冠心病共患率.对于合并有严重冠心病且适合行EVAR的AAA患者,同期行EVAR+ PCI术并不会增加术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孙文强;陈彧;范桄溥;杨威;刘刚;陈生龙;廉波;韩增强;高卿;赵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在不同年资医生中的策略差别,探讨CABG策略研究的培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6-06至2017-05拟初次单纯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87例,由9位外科医生基于冠脉造影结果,独立制定术前预定策略(包括手术方式、靶血管位置以及血管桥材料选择),经全科讨论后确定基本手术方案,由独立手术者完成手术,术后记录实际手术策略,计算术前预定策略与实际手术策略的符合率.9名外科医生分为独立医生组(n=5)和受训医生组(n=4),对两组术者的策略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287例患者中,68例(23.7%)行经左胸小切口手术(MIDCAB)、190例(66.2%)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29例(10.1%)行体外循环CABG(ONCAB).(1)手术方式符合率:ONCAB符合率低,仅52.9%(MIDCAB:77.1%,OPCAB:81.4%,P<0.05).(2)靶血管位置符合率:9位医生靶血管位置的平均符合率为74.4%.其中右冠系统的符合率低,为82.5%(左前降支97.5%、钝缘支89.5%,P<0.05).(3)血管桥材料的使用率:219例常规切口患者共完成687支血管桥血管吻合,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197支,大隐静脉桥(SVG)461支,右乳内动脉桥(RIMA)9支,桡动脉桥(RA)20支,LIMA、RIMA、RA的符合率相似,分别为:91.8%、95.2%、89.4%.(4)两组医生的手术策略符合率:独立医生组手术方式符合率略高于受训医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vs 68.9%,P>0.05);独立医生组靶血管位置平均符合率与受训医生组相似(75.6%vs 72.9%,P>0.05),但就研究进行前后6个月相比较,独立医生组无差异(76.2%vs 75.7%,P>0.05),而受训医生组明显升高(69.9%vs 75.8%,P<0.05).结论:基于冠脉造影而预先制定的CABG手术策略与实际完成的手术策略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关于ONCAB和OPCAB的选择和右冠系统的处理与预定策略存在较大差异.受训医生经过培训后可提高靶血管位置符合率.

  • 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赵志惠;张雷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手术完全切除肝转移灶仍是目前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佳方法,故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应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1]。有研究显示,部分行大面积肝切除术后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增高,这与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大小有直接关系[2]。对于需要实施扩大肝切除术的患者如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我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等[3]成功实施了1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该术式可使肝脏剩余体积在短时间内增长,被认为是革命性的手术策略或肝胆技术的创新突破[4]。

  • 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作者:李柯柯;姚蒙蒙;张英东;莫少东;夏虹;吴增晖;马向阳;章凯;艾福志

    目的 探讨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AFS)评估骨折情况,AFS>1分且≤3分的1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AFS≥4分的15例行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3~39)个月.除1例经口咽前路JERP钢板内固定者术后第7天因内固定松动行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复位满意且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颈项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1)分改善至(1.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4,P<0.001).未植骨融合者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改善,寰椎骨折均愈合,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者寰椎骨折均愈合,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可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合并损伤情况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上颈椎稳定性,骨折愈合良好.

  • 复杂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及疗效评价

    作者:李志业;石颖;毕永耀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复杂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手术策略以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70例复杂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4例患者行切开复位治疗,16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与骨外固定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20个月的随访,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骨折复位放射学来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适当的评分。骨折放射学评分中,2例患者的结果为差,18例患者的结果为良,50例患者的结果为优;参照Mazur (1979)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结果中有4例患者为差,10例患者为可,32例患者为良,24例患者为优,其优良率为80%。结论:在对复杂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有限内固定与骨外固定器相结合,及有限内固定与较为坚固的内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软组织条件、骨折类型来对佳的固定方式进行选择,同时还必须强化早期功能锻炼,以便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伴有骶骨倾斜的腰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手术治疗策略研究

    作者:张延斌;仉建国;邱贵兴;王以朋;沈建雄;翁习生

    背景: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中,骶骨倾斜的发生率较高,但既往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对此类患儿行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融合后,维持冠状面平衡对脊柱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一个巨大挑战.目的:探讨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中骶骨倾斜的定义、病因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病例和影像学资料,测量其冠状及矢状面参数、骶骨倾斜角及近端融合椎-骨盆角.骶骨倾斜的定义为骶骨倾斜角>5°,严重骶骨倾斜的定义为>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个病例.平均年龄为(4.0±2.0)岁,平均随访(51.7±30.7)个月.节段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34.9°±9.6°),术后(4.7°±6.0°),终随访时(8.7°±8.5°).术前躯干偏移(15.4±13.9)mm,术后(16.9±12.6)mm,末次随访时(12.1±10.3)mm.骶骨倾斜角度术前(7.2°±5.7°).26例患儿伴有明显骶骨倾斜,骶骨倾斜发生率为61.9%.半椎体位于L3及以下的患儿中骶骨倾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半椎体位于L3以上的患儿.11例患儿伴有严重骶骨倾斜,发生率为26.2%.术后即刻骶骨倾斜角度为(5.1°±4.1°),末次随访时(4.5°±4.7°).术后近端融合椎-骨盆角(3.9°±3.5°).术后近端融合椎偏距与术后躯干偏移呈正相关.结论:骶骨倾斜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注意,其病因可能是先天性畸形.治疗严重骶骨倾斜的有效策略是使近端融合椎尽可能位于水平中立位.

  • 先天性脊柱侧凸伴高肩胛症的临床评估与手术

    作者:汪飞;钱邦平;邱勇

    前言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伴高肩胛症(Congenital elelvation of the scapula,Sprengel'sdeformit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发育畸形.Tsirikos等[1]分析了537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肋骨、胸廓及肩胛畸形,在497例CS患者中43例(8.6%)合并高肩胛畸形.Cavendish等[2]报道的100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者中,有39例(39%)伴CS;与单纯的先天性高肩胛症或CS相比,CS伴高肩胛症的临床评估及手术策略更加复杂,现对这种复杂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作者:刘啸;刘晓光;祝斌;刘忠军;姜亮;韦峰;于淼;吴奉梁

    目的:探讨基于CT、MRI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部位、范围所制定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新的综合分型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5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9例,其中男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1.8±8.7岁(36~71岁),平均病程15.2±21.9个月(1~120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矢状位和轴位影像将TOPLL分为四型:Ⅰ型为上胸椎(T1~T4)局灶压迫型(1~2节段);Ⅱ型为中下胸椎(T5~T12)局灶压迫(1~2节段),ⅡA型为不合并同节段黄韧带骨化(OLF)者,ⅡB型为合并OLF者;Ⅲ型为连续腹侧压迫(≥3个节段);Ⅳ型为跳跃型TOPLL,ⅣA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ⅣB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将此分型应用于临床实践,记录患者的分型、手术相关数据、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记录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Ⅰ型6例,手术方案为经后路的环形减压(360°涵洞塌陷法);ⅡA型2例,采用侧前方经胸/腹膜外入路减压,ⅡB型3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Ⅲ型30例,13例后纵韧带为平坦型,行单纯后壁切除术,余17例行广泛后壁切除联合局部环形减压;ⅣA型7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术,ⅣB型1例,采用单纯后壁切除术。1例术后26个月死于脑干出血,余48例获得大于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47±24个月。48例术前JOA评分4.6±1.8分(0~9分),术后JOA评分为8.8±2.1分(4~11分),平均改善率为69%±28%(14%~100%)。依据Hirabayashi法对改善率进行分级,优23例、良9例、中16例。术前1例Frankel 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改善为B级,22例Frankel B级患者中17例改善为C级,26例Frankel C级中2例改善为D级,余无变化。术后共11(22%)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单纯后壁切除1例,环形减压10例;均等引流液清亮后拔管,深缝伤口后沙袋加压包扎,俯卧位卧床2d,末次随访仅1例(T8~T12后壁切除、T8/9环形减压者) MRI提示T8/9水平筋膜外脑脊液囊肿存在(无症状),余10例MRI提示脑脊液已吸收。49例中无脊髓损伤及感染发生。结论:根据CT、MRI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所处位置、范围制定的胸椎OPLL临床实用分型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其对制定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的术式选择

    作者:刘臻;刘勇;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邱勇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脊柱侧凸及滑脱程度的转归.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9例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0~18岁,平均14.4±2.7岁.功能性脊柱侧凸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发育性腰椎滑脱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例.滑脱节段均为L5/S1,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2例,Ⅲ度滑脱2例,Ⅳ度滑脱1例.3例(1、3、4号)功能性侧凸患儿均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例(2号)特发性脊柱胸腰双弯患儿侧凸Cobb角未达到手术干预标准,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5、6号)无滑脱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3例(7~9号)伴腰椎滑脱症状者同时行后路滑脱复位与脊柱侧凸矫形联合手术.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滑脱相关参数.结果:仅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例患儿末次随访时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58.1%、11.5%、57.9%、36.7%,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61.3%、76.9%、59.7%、27.3%;2例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1.8%及68.6%,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71.8%及25.0%;3例同时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末次随访时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6.2%、75.6%、72.9%,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31.8%、50.0%、67.7%.7例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1~4号患儿ODI评分为26.0(21.0~31.0)分,7~9号为23.0(15.0~29.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0(5.0~10.0)分和6.0(5.0~8.0)分.9例患儿在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儿应根据侧凸类型及腰椎滑脱程度选择手术方式,侧凸Cobb角大于40°伴腰椎滑脱所致腰痛症状时,应同时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和腰椎滑脱复位术;若仅满足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或者仅满足脊柱侧凸矫形的手术干预要求,可考虑行单一后路行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或单一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 第十四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暨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通知

    作者:

    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十四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暨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将于2014年4月18~21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1)理论授课:脊柱畸形的临床评价和支具治疗原则;脊柱畸形矫形的美学与平衡理念;脊柱畸形微创矫形术;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和翻修手术策略;早期半椎体切除先天性脊柱侧凸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及外伤性迟发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成人脊柱畸形的分型及治疗策略,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理研究进展;(2)手术观摩:学员将分组参观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3)病例讨论:学习班将提供大量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病例,学员可利用脊柱畸形现代矫形理论进行讨论。

  • 计算机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苏熙;李明

    脊柱侧凸的手术矫形策略包括诸多方面,如手术融合范围选择、内同定类型及位置等.正确的选择对获得佳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要根据术者自身的经验及水平,更与患者侧凸类型,主弯Cobb角大小、僵硬度和代偿弯的特征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由于侧凸手术治疗本身的不可逆性,目前关于各种手术矫形的策略、理论仍纷争不断,尚缺乏一种客观的、公认的治疗标准.

  • 有限元法在脊柱侧凸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顾苏熙;杨晓明;方秀统;李明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其复杂的三维畸形病理特点及尸体标本的缺乏导致无法开展常规的实体生物力学研究.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初在工程研究中获取材料所受应力及形变近似值的一种数字模拟技术,其特点是能够用不同形状、大小和类型的单元模拟各种几何形状的结构,并且可以适应各种机械应力及载荷.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非常相似,能够方便地对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其这些特点正好为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手术策略、预期效果均涉及生物力学影响的脊柱侧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1~10].

  •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杰;赵永飞;李明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1,2].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但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roximal i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3~8].笔者就PJK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冈素、发生机制及对患?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文献回顾,综述如下.

  • 第十四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暨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通知

    作者:

    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十四届国家级《脊柱畸形》学习班暨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将于2014年4月18~21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学习班授课内容:(1)理论授课:脊柱畸形的临床评价和支具治疗原则;脊柱畸形矫形的美学与平衡理念;脊柱畸形微创矫形术;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和翻修手术策略;早期半椎体切除先天性脊柱侧凸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及外伤性迟发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成人脊柱畸形的分型及治疗策略,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理研究进展;(2)手术观摩:学员将分组参观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3)病例讨论:学习班将提供大量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病例,学员可利用脊柱畸形现代矫形理论进行讨论。

11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