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与程序性死亡-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彩琴;应鸣翘;薛群;古彦铮;段晓宇;高晗清;王明元;汲晓沛;严晓铭;方琪;董万利;张学光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早期患者外周血中正性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与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确诊为MG患者82例外周血标本,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20例非MG患者的其他免疫病患者(non-myasthenia gravis,NMG)及健康体检者56名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成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上PD-1、ICOS及相应配体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同时收集2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成员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PD-L1(sPD-L1)和细胞因子IL-4等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流式分析结果:MG组CD4+T细胞上ICOS+亚群[57.29%(57.32%)]较健康对照组[15.6%(14.23%),Z=-6.560,P<0.05]及NMG组[23.4%(8.48%),Z=-3.645,P<0.05]显著增高,CD14+单核细胞上和CD19+B细胞上ICOSL+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和NMG组表达增高.MG组CD4+T细胞上PD-1+亚群[16.82%(10.66%)]较健康对照组[9.34%(9.18%),Z=-4.345,P<0.05]及NMG组[7.07%(3.40%),Z=-4.594,P<0.05]表达增高,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上PD-L1+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及NMG组明显升高.MG患者外周血CD4+T上PD-1与ICOS的共表达[9.64%(8.82%)]较健康对照组[1.81%(2.10%),Z=-7.389,P<0.05]及NMG组[2.86%(1.49%),Z=-4.636,P<0.05]上调.(2)EILSA检测结果:MG组血清中sPD-1[(1.87 ±0.64)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9±0.70) ng/ml,t=2.04,P<0.05]及NMG组[(1.05±0.5) ng/ml,t=2.08,P<0.05];MG组血清中sPD-L1与健康对照组及NM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MG组血清中IL-4表达[(61.88±5.15) pg/ml]较健康对照组[(32.03±1.84) pg/ml,t=2.50,P<0.05]及NMG组[(42.62±3.31) pg/ml,t=2.34,P<0.05]上调,MG患者sPD-1与IL-4呈正相关(r=0.406,P=0.029).结论 CD4+T细胞上的PD-1+ICOS+亚群升高提示该亚群参与了MG免疫病理过程,sPD-1可能干扰了T细胞上膜型PD-1的负性信号传导,引起ICOS正性信号相对亢进,导致该群细胞过度活跃推动MG病情进展.

  • 重组腺病毒程序性死亡配体-1治疗BXSB狼疮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涵露;吴雄飞;何娅妮;吴军

    目的 观察增强程序性死亡-1(PD-1)信号通路的功能对BXSB狼疮鼠病变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程序性死亡配体-1(AdPD-L1,2.2×109 PFU/ml×0.5ml,一次量)尾静脉注射8周龄雄性BXSB狼疮鼠.结果 AdPD-L1经尾静脉注入BXSB狼疮鼠体内后,PD-L1可有效转染80%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12周时AdPD-L1组狼疮鼠的蛋白尿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0%,AdPD-L1组IgG型dsD-NA抗体光密度值为0.38,肾小球IgG荧光表达强度1.16.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也减轻.结论 增强PD-1信号通路的功能可减轻BXSB狼疮鼠的病变.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可溶性雄虫抗原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

    作者:王磊;莫红梅;王淇泓;蒋自卫;程喻力;刘文琪;李雍龙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雄虫抗原(SMWA)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SEA免疫组(B组)和SMwA免疫组(C组).B、C两组分别用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剂量均为50μg,次,免疫4次,每次间隔1周;健康对照组用PBS代替.末次免疫4周后收集脾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1(PD-1)、树突状细胞(DCs)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PD-L2.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小鼠脾T细胞的PD-1及DC的PD-L1和PD-L2的表达率分别为(1.19±0.15)%、(0.64±0.11)%和(1.12±0.21)%.两种抗原免疫均可使这些分子表达上调(P<0.01).SEA免疫后,PD-1的表达[(8.24±1.31)%]高于SMWA免疫[(6.08±1.28)%],且主要使PD-L2表达上调[(52.6±1.73)%];而SMWA免疫后,主要表现为PD-L1表达上调[(10.82±2.33)%].其中PD-LI的表达上调与脾细胞分泌的IFN-γ呈正相关,而PD-L2的表达上调与IL-4的分泌呈正相关.结论 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抗原免疫可诱导BALB/c雌性小鼠PD-1-PDL的表达上调.

  • B7-同系物1分子的免疫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良恩;王福生

    B7同系物1(B7-H1)分子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淋巴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B7-H1可以和T、B细胞上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及另一未知的刺激性受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B7-H1分子的表达与肿瘤、炎症、器官移植排斥以及病毒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调控B7-H1的表达水平来调节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将为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中PD-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翁珊珊;吴圣豪;蔡小平;郑翠苹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1 (PD-1)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RRMM患者及1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RRMM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治疗后,RRMM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Ⅲ期RRMM患者PD-Ⅰ增加程度较Ⅱ期患者更为明显(均P<0.05).推测PD-Ⅰ的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有相关性(P<0.05).结论 PD-1在RRMM中高表达,可显著增强恶性细胞的增殖、克隆与侵袭能力,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有相关性;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MM的免疫逃逸及恶性增殖,有望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诊疗的新靶点及预后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