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检验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黄海云;蔡召忠;徐小英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医院进行检验的梅毒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其中一期梅毒患者48例,二期梅毒患者11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16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群均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测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97.5%;TPPA检测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8.8%;TPHA检测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7.5%.ELISA与TPPA检测敏感性高于TPHA(P <0.05),三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TPHA检测梅毒敏感性较差,而ELISA与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临床上使用.

  •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作者:徐成芬;吴晓

    目的: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健康体检发现的梅毒患者80名设为观察组,以及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正常的8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对比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从敏感性上来看,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要明显小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要高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特异性来看,3种检测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特异性高。结论: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的敏感性较低,不推荐广泛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与自动化操作,可以用于批量检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血清学检测梅毒的三种方法比较与临床应用

    作者:林群英;谢筱莉

    目的 比较常用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常用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3 种方法对6372 例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6372 例标本用ELISA 方法共检出梅毒阳性标本101 例,检出率1.58%,101 例梅毒阳性标本中,TPPA 检出梅毒阳性83 例,相符率82.1%,83 例TPPA 确诊阳性标本中,trust 检出42 例,检出例为50.6%.结论 ELISA 法是门诊及住院患者初筛梅毒的理想方法,但确诊是否为梅毒,要同时结合TPPA 确诊实验和trust滴度试验,实验室合理选用3 种不同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作者:夏玉玲;李辉;周玲;程丽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筛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梅毒患者和55例非梅毒患者.结论 3种检测方法TPHA、TPPA、ELISA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1.2%、97.8%、98.7%,特异性分别为:96.3%、98.5%、98.2%.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与TPP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HA临床敏感性稍差,与TPP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尚好,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ELISA均为临床较好的梅毒诊断检测方法.

  • 2000-2002年宁波市区从业人员梅毒感染初筛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张益微;朱国良

    [目的]为了解宁波市区2000-2002年从业人员梅毒流行状况.[方法]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初筛、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确诊梅毒.[结果]检测18 935人,阳性者50人,阳性率0.26%.USR阳性率性别间、各年份间无差异,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性病检测是必要的,尤其对40~49岁组女性阳性者,更要进行随访,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 梅毒患者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作者:梁荣伟;苏国生;农建宏

    目的 比较常用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 ,观察各种方法 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常用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3种方法 对74例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组和二期梅毒组3种试验方法 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三期梅毒组和临床治愈后复查组TP-ELISA法与TPHA法检测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与RPR法检测结果 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实验室合理选用3种不同方法 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判定梅毒的发展、痊愈及药物疗效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种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正确解读

    作者:谭延国;韩强;田野;李佩;郑芳芳;聂秋燕;刘晴;王晓宁;古媛;张岩

    目的:研究如何对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梅毒抗体检测(TP‐CLE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为阳性的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方法对100例使用TP‐CLEIA筛查阳性的标本,在用免疫印迹法梅毒抗体检测(TP‐WB)确认的同时,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梅毒抗体检测(TP‐CMIA)及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TP‐ELISA)同时测定,对试验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1)以TP‐WB法为准,TP‐CLEIA法筛查为阳性的标本中,真阳性的比例为48.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显示,佳临界值为25.92,此时的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89.5%,此时具有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当TP‐CLEIA法S/CO<7.84时,经梅毒确认试验被证实为阴性的概率为100.0%;当S/CO>49.77时,梅毒确认试验被证实为阴性的概率为100.0%。(3)对以TP‐CLEIA法筛查为阳性,再用TP‐CMIA复核为阳性的标本中,其真阳性的比例为81.3%,而无漏检的情况发生。结论 TP‐CLEIA作为梅毒的筛查方法,存在较高的筛查假阳性率,尤其是S/CO水平较低时。对TP‐CLEIA法筛查为阳性的标本,TP‐CMIA法是较为理想的复核方法。

  • 妊娠期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处理与妊娠结局

    作者:张晓菲;王凤英;李玉艳;郑世菊;唐书谦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诊治及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引产和分娩的3 105例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在3 105例孕妇中,TP(treponemapallidum)阳性者21例,TP阳性率为6.76%o,其中TRUST(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同时阳性者7例(33.33%),TRUST阴性者6例(28.57%),仅2例为Ⅰ期梅毒,出现皮损、溃疡、软下疳等;在孕期发现的18例中,11例(61.11%)TRUST阳性经过驱梅治疗;21例TP阳性孕妇中,引产5例,继续妊娠并分娩的16例中,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3例,平均孕龄(267.44±11.00)d,所有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脐血查TP阳性3例和TRUST阳性者2例,均未出现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有5例新生儿转儿科诊治(其中2例驱梅治疗,2例早产、1例发绀)均健康出院.结论在妊娠早、中期发现TP阳性患者,如经过正规检查和驱梅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