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蜜丸染菌控制实验研究
为考察中药蜜丸不同工艺生产的产品及贮存期间的质量是否符合GMP要求,我们采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对制备中药蜜丸的药材、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贮存等环节做了处理前后染菌情况的比较研究,并比较了经60Co辐射灭菌和未经60Co辐射灭菌的蜜丸三年后的染菌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方法处理的蜜丸含菌数明显低于未处理的蜜丸含菌数.保证中药蜜丸卫生质量的关键在于对原料药的处理.
-
抗菌素发酵生产中细菌污染的快速检查法
无菌检查一般肉汤培养法的检菌周期为24h[1],而用快速检菌法只要5~7 小时.细菌污染的快速检查法是将已污染菌液经增菌→离心→涂片→镜检,判断是否染菌.相同条件下,快速检菌法与普通肉汤培养法作对比实验,快速检查法检菌速度快且准确,可检出细菌低浓度为370个/ml.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宁波市售牡蛎中存活情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牡蛎及其水体等环境中的存活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甲型副伤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微生态方法观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带壳牡蛎活体、养殖海水、人工海水、市售新鲜去壳牡蛎整体及经均质打碎牡蛎中的存活时间.采用国标和mini VIDAS方法分离检测各种样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果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带壳牡蛎活体中存活≥10 d,在养殖海水和人工海水中可存活≥15 d;其在去壳牡蛎整体室温情况下存活3 d,在4~8℃冰箱中存活4 d;在室温和冰箱中,去壳牡蛎碎体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仅存活≤1 d.结论 带壳牡蛎活体通过摄食经染菌的养殖水获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并使其在体内存活10 d以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养殖海水和人工海水中存活时间更长.这提示我们,牡蛎等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一旦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病原的污染,有能力长期携带,是引起宁波市食源性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原因食品.在室温中去壳牡蛎碎体中的甲型副伤塞沙门菌存活时间较短,是否与其体内某种酶类溶出,产生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武汉市口腔诊疗室染菌情况及口腔器械消毒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口腔诊疗室的工作环境及口腔器械的消毒状况,减少或控制医源性感染.方法采样和检测方法均按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采样和检测方法进行.结果检测53个从事牙科的诊疗单位,抽检454件样品,合格272件,合格率59.91%,其中合格率高的为使用中消毒液77.35%,低的为空气39.62%,消毒后的口腔使用器械合格率为58.68%.结论加强对社区医院和个体医疗诊所的卫生监督监测,督促其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
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早在《五十二病方》就有记载.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1].蜜丸作用迟缓,所含蜂蜜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镇咳祛痰药、补中益气药,在北方用量较大[2].蜜丸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丸剂项下规定.由于蜜丸采用药材原粉入药,所用蜂蜜的蜜源由于地域不同而差异较大,并且蜜丸制备生产周期长,容易产生蜜丸菌检超限、变硬等质量问题,下面具体讨论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
蒙成药微生物限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蒙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吸收了藏医、中医等其他医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传统中药相比,有不同的用药特点.蒙成药用药剂型以水丸、散剂、汤散剂为主,多以生药材原粉人药,习惯用动物、树脂类药,并且有些药材炮制方法独特,如用奶制、奶煮、黄油炒、童便浸泡等,都容易污染各种菌类,按正常工艺生产出的蒙成药,微生物限度很难达到文献[1]规定的标准,笔者建议,对于一些特殊的蒙成药品种,是否可以在品种项下,规定各自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以显示出民族药的独特性,简述如下.
-
中药散剂的卫生质量控制
中药散剂,是传统剂型之一,在我国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散剂的特点在古书中也早有论述:"散者散也,去疾病用之."即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并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因此,散剂在现代药物制剂中仍有一席之地.如我院的自制制剂慢萎散,是根据我院消化科老专家的经验方研制而成.在临床应用中有独到的疗效.但是,由于医院制剂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为手工操作,而且制剂品种多,批生产量小,中药饮片染菌现象普遍,给散剂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按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中药散剂的口服制剂,其细菌总数每克不得超过30000个,霉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为了有效地控制散剂的卫生质量,笔者以慢萎散为例,对中药散剂的染菌途径进行了卫生实验检测.
-
生物发酵染菌问题的探讨
针对生物发酵生产中的染菌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及检查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一旦发生染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发酵染菌造成的损失降到小.
-
发酵装备引起发酵染菌的原因和预防
从发酵工业的配套装备入手,分析了由于设备原因导致的发酵染菌,并提出了预防和改进的方法.从设备方面杜绝发酵染菌的隐患.
-
发酵空气预处理设备的使用效果
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旋风分离器和丝网除沫器,虽然作为发酵空气预处理析水的单元设备,已经沿用了二十多年,不过实际效果甚微,建议从工艺系统中取消析水单元设备.在西安地区显热季节,发酵空气不加热降湿,仍能做到不染菌,对这一现象初步作了定量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这不是偶然现象.
-
大型发酵罐的改进设计
本文介绍大型发酵罐设备设计的9点改进.发酵罐作为制药工厂的关键设备,使之在设计上更合理,操作上更可靠、方便,更严格的杜绝染菌,更能满足发酵工艺的要求.
关键词: 卧式电机输入式减速机 卫生级人孔 光视组合带冲洗视镜 染菌 轴向流 部分径向流的旋浆式浆叶 -
发酵罐用搅拌设备的防染菌的结构设计
发酵过程中染菌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和效价比。发酵搅拌设备是发酵过程的关键设备之一,搅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发酵产品的成败。通过对搅拌设备可能存在的染菌分析,分别从密封、釜内联轴器、搅拌器、中间轴承以及底轴承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
神曲及含神曲中成药染菌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含神曲中成药染菌情况,以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为今后制订其标准打下基础,本文按中检所关于"神曲卫生标准的研究"的要求,通过对福建省神曲及含神曲中成药进行染菌情况检测及对该产品出产时间长短进行比较,认为神曲及含神曲中成药染菌情况不能忽视,应尽快对含神曲等发酵类中药材的中成药染菌限度作出相应的规定。
-
红曲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原因分析
目的 查找红曲霉菌发酵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污染造成发酵产量、含量严重下降的原因.方法 随机对照分组实验,对实验数据结果作对比分析判断.结果 由菌种造成的污染率约为4.31%;由接种操作造成的污染率约为1.76%.结论 菌种不纯、接种操作不规范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
幼儿园餐具等生活用品表面染菌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托幼机构生活用品的消毒状况与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2000~2001年监测幼儿园餐具等生活用品330份,合格率为48.9%,调查结果显示毛巾餐巾与碗和小勺消毒效果间有显著差异,小勺的消毒效果差,合格率仅为 32.2%.
-
护士服钮扣染菌量的研究
为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对护士服钮扣表面的染菌量、致病菌的种类和菌株数量进行检测,配合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服钮扣表面的染菌量和致病菌株的数量与护士服穿用时间呈正相关,其致病菌的种类也是当前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所以护士应使用钮扣遮盖款式的护士服;护理人员手在接触钮扣的前、后均应清洗;临床护士的工作服应三天更换一次,清洁后经消毒再使用.
-
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从蜜丸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预处理、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合药时的用蜜量及下蜜温度等几方面探讨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
-
十堰市2002年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及分析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的多少直接影响消毒效果,为了解消毒液染茵情况,2002年对十堰城区及各县市区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共抽样3478份,合格3156份,合格率为90.74%,表明使用中的消毒液仍存在污染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