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法去除不同材质正畸托槽及粘接剂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范晓川;陈莉;黄晓峰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去除不同材质正畸托槽及残余粘接剂对釉质表面的影响,评价一种适宜高效的去粘接方法,为正畸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取因正畸原因拔除的人上颌前磨牙56颗,分别粘接金属或陶瓷托槽,使用2种方法去除正畸托槽后再使用3种不同方法去除残余粘接剂并对牙面抛光.分别检测粘接剂残留指数(ARI),操作时间及牙面粗糙度指数,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微观结构.结果 托槽去除钳及釉质凿组去除托槽后的ARI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刚砂车针+矽粒子组去除粘接效率高,Super-Snap抛光碟组次之,矽粒子组低.矽粒子组处理后釉质表面形貌及粗糙度与天然釉质接近,Super-Snap抛光碟组次之,金刚砂车针+矽粒子组差.使用相同方法去除金属托槽和陶瓷托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托槽去除钳较釉质凿去除托槽更安全,矽粒子去粘接效果好但效率低,Super-Snap抛光碟去粘接效果及效率均处可接受范围,金刚砂车针不适于去粘接.采用相同方法去除不同材质托槽及粘接剂对牙面的影响类似.

  • 金属托槽直接粘接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玲;张端强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托槽脱落总是难以避免,为了减少粘接失败,人们不断改进托槽的粘接技术.随着材料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托槽直接粘接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本文就牙表面处理、粘接剂系统、托槽底板的设计等几方面分别对金属托槽的直接粘接技术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 三种正畸粘结剂与不同材质托槽粘结强度的体外对比研究

    作者:李磊;齐素青

    目的 对比研究3种正畸粘结剂粘结不同托槽时的抗剪切强度.方法 将60颗因正畸原因拔出的健康双尖牙分为6组,分别用3种不同正畸粘结剂:京津釉质粘合剂、西湖巴尔光固化粘合剂、Transbond XT光敏树脂粘合剂粘结金属托槽和陶瓷托槽,测试其抗剪切强度,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牙齿表面的粘结剂残留指数(AR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剪切强度有差异(P<0.05),不同粘结剂托槽组合ARI指数有差别(P<0.05).结论 3种粘结剂粘结不同托槽的剪切强度存在差异,但粘结强度均能达到正畸临床需要,西湖巴尔光固化粘结剂与金属托槽粘结强度高,粘结剂残留较少.

  • 窝沟封闭剂对托槽周围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正明;陈思韩;刘新强;陈杰;李宁毅

    目的研究应用窝沟封闭剂封闭后金属托槽周围微渗漏的改变,为临床上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托槽周围釉质脱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健康双尖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37%磷酸酸蚀,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金属托槽.B组:37%磷酸酸蚀,3M Transbond光固化粘结剂粘结.C组:自酸蚀系统+3M光固化粘结剂.再将每组的24颗牙随机分成实验组(A2、B2、C2)和对照组(A1、B1、C1),每组12颗,其中A2、B2、C2 组用窝沟封闭剂涂布托槽周围,A1、B1、C1 组不涂布窝沟封闭剂.所有样本进行冷热循环共500次,然后置于1%亚甲蓝溶液中浸泡染色24小时.将样本沿牙体长轴纵行切开,25倍立体显微镜下测量染料渗入深点到托槽边缘的距离作为微渗漏的测量值,并对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应用窝沟封闭剂与不用窝沟封闭剂组微渗漏的比较结果:A1组:A2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1组:C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窝沟封闭剂能够明显减少磷酸酸蚀组的微渗漏而对自酸蚀组的作用不明显.

  • 抛光对不同处理方法粘结金属托槽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作者:廖囡囡;张彬;孟菲;林桂书;徐艳丽;温黎明

    ①目的 探讨用不同处理方法 在瓷面上粘结的金属托槽去除后,抛光对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②方法 40个烤瓷试件随机分成5组,各组试件瓷面上先粗化处理,粘结金属托槽后经剪切力去除,用粗糙度仪测定瓷面粗化处理前后、抛光后瓷表面粗糙度值.③结果 瓷面粗化处理后各粗化处理方法 的比较,第1、2、4、5组间无差异(P>0.05),第3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差异(P<0.05).抛光前后各组粗糙度值的比较,第1、2、5组间无差异(P>0.05),第3组和第4组分别与其他各组比较有差异(P<0.05).抛光后与粗化处理前比较,各组均达到了处理前水平(P>0.05).④结论 机械打磨和氢氟酸酸蚀的联合应用能影响瓷表面的粗糙度,机械打磨、氢氟酸酸蚀以及喷砂和氢氟酸酸蚀联合应用效果次之,喷砂对瓷表面粗糙度影响小.抛光能使托槽去除后,瓷表面粗糙度能达到对照组水平.

  •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金属托槽与瓷面黏结效果的影响

    作者:米宇菁;冯云霞;鲍萍萍;张玲梅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提高,成人正畸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以及瓷修复材料的发展和加工制作工艺的成熟,瓷修复体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瓷修复体上直接黏结正畸托槽或附件成为一个新的临床课题.目前较公认对瓷面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打磨、喷砂、酸蚀及硅烷偶联剂的应用[1,2].但因材料选择、试件设计和测试方法等不同,结果争议较大.本实验采用4种不同瓷表面处理方式,可使金属托槽达到有效正畸黏结强度,并对瓷修复体表面强度、美观影响小,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 不同处理方法对树脂面与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

    背景:树脂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和树脂面的粘接强度可能有直接影响.目的:观察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5/2007-04佳木斯大学口腔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材料:制作20个双面充光固化复合树脂的长方块,共计40个树脂面,随机分为乙醇组、打磨组、酸蚀组、酸蚀+硅烷组,每组10个树脂面.方法:乙醇组: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乙醇溶液的棉球擦拭树脂面,自然晾干.打磨组:使用钨钢麻花钻打磨树脂面中央使粘接面粗糙,打磨面积稍大于托槽底面积,用无油水气枪冲洗15 s,吹干.酸蚀组:9.6%氢氟酸酸蚀树脂面2 min,酸蚀面积稍大于托槽底面积,蒸馏水冲洗20 s,吹干.酸蚀+硅烷组:9.6%氢氟酸酸蚀处理同上,再在酸蚀的树脂面上均匀涂布一层硅烷偶联剂.在处理过的树脂面上均匀涂布一薄层光固化复合树脂底胶光固化灯照射20 s,将适量复合树脂置于托槽底部,以均匀适当的压力将托槽就位去除托槽周围多余的树脂,用光固化灯从托槽的近远中方向分别照射40 s使其固化粘接.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样品储存在37℃水中24 h后,5~55℃冷热循500次.将样品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下进行抗剪切强度的测试.并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树脂面破坏情况.结果:打磨组、酸蚀+硅烷组的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乙醇组和酸蚀组(P<0.01),打磨组树脂面破损率高于其他组,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氢氟酸酸蚀+硅烷偶联剂联合使用可提高金属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粘接的抗剪切强度,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增加了托槽与树脂面的粘接强度.

  • 多次黏结引起金属托槽槽沟变化及其滑动摩擦阻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玉玲;张端强

    目的 探讨多次黏结对金属托槽槽沟及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福州大学测试中心进行.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40颗,MBTTM迷你直丝弓托槽10个.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 处理脱落的金属托槽,对托槽进行多次黏结.扫描电镜下观察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并检测托槽宽度和槽沟宽度.应用三角函数的原理推算出托槽弓丝接触角θc的公式,分别计算出多次黏结前后托槽指数、入槽指数及θc的变化.结果 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愈显粗糙;托槽宽度逐渐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第二次黏结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次黏结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宽度、θc均依次增大,托槽入槽指数、托槽指教显著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入槽指数的减小虽然有利于缓解滑动阻力,但多次黏结会引起金属托槽槽沟表面粗糙、托槽弓丝接触角θc增大,均有可能导致槽沟滑动摩擦力增加,因此,在正畸临床矫治过程中对托槽的多次黏结应慎重.而托槽指数的变化对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不同条件下3种正畸粘接剂粘结强度的比较及其意义

    作者:牟胤赫;杨陆一;吴嫣然;滕蓉;夏小雪;宁磊;王守东

    目的:探讨正畸临床常用的3种粘接剂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对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其粘接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3M光固化粘接剂组、3M化学固化粘接剂组和杭州西湖牙釉质粘接剂组,每组20颗,每组分为2个亚组,每组10颗.A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3M光固化粘接剂,A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3M光固化粘接剂,B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3M化学固化粘接剂,B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3M化学固化粘接剂,C1组为干燥条件+金属托槽+杭州西湖粘接剂,C2组为人工唾液条件+金属托槽+杭州西湖粘接剂.采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各组粘接剂与金属托槽在干燥及人工唾液条件下的抗剪切强度;显微镜下观察粘接金属托槽的离体牙表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RI);扫描电镜观察去除金属托槽后离体牙牙釉质表面形态表现.结果: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3M光固化粘接剂组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粘接剂组(P>0.05)和杭州西湖粘接剂组(P<0.05).在干燥条件下,3M化学固化组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高于人工唾液条件(P<0.05).在人工唾液环境下,3种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光固化粘接剂组离体牙的ARI均低于其他2组.扫描电镜下,3M光固化粘接剂组离体牙牙釉质表面较其他组规则且平坦,无明显裂痕和釉质剥脱.结论:在干燥和人工唾液条件下,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均能达到正畸临床要求,其中3M光固化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优于其他2种粘接剂.

  • 不同处理方法对树脂面与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朱红;陈湘涛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找出适合树脂面与金属托槽粘接的树脂表面处理方法.方法:制作树脂试件40个,平均分为A,B,C,D 4组,A组:酒精擦拭,B组:打磨粗糙,C组:9.6%氢氟酸酸蚀,D组:9.6%氢氟酸酸蚀+硅烷偶联剂.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粘接后冷热循环作抗剪强度测试,并记录托槽去除时的树脂面破损情况.结果:采用打磨粗糙组,氢氟酸酸蚀+硅烷组的粘接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酒精擦拭组和氢氟酸酸蚀组(P<0.01),打磨组树脂面破损率高于其他组,但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氟酸酸蚀+硅烷可提高剪切强度,硅烷是良好的表面处理剂.

  • 金属正畸托槽粘结强度的研究

    作者:侯晓蓓

    目的 体外评价金属网底托槽与牙面间的粘结强度,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国内外两种金属网底托槽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粘结强度测试,观察托槽底面结构状态,采用显微硬度测试技术进行硬度测试,采用能谱分析对托槽进行组成元素分析.结果 (1)两种托槽的体外粘结强度值相差较大,样品1为9.16 MPa,样品2为5.63MPa;(2)样品底面结构有明显差异;(3)两样品硬度值较为接近,样品1为288HVO.2,样品2为315HVO.2;(4)两种托槽的组成元素及相对含量基本相同.结论 网底托槽的底面结构对其粘结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 不同黏结剂和黏结方法对托槽周围微渗漏的影响

    作者:李正明;陈思韩;刘新强;陈杰;李宁毅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黏结材料、不同酸蚀方法黏结正畸金属托槽后的微渗漏情况.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36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12颗.A组:37%磷酸酸蚀,京津釉质黏结剂黏结金属托槽;B组:37%磷酸酸蚀,3M Transbond光同化黏结剂黏结;C组:自酸蚀系统+3M Transbond光固化黏结剂.所有样本进行冷热循环,1%亚甲蓝溶液染色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组托槽周围微渗漏情况.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Q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3组间微渗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2.462,P<0.01),两两比较发现,A组与B组的微渗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均较C组的微渗漏小,差别有显著性(P<0.05).②3组龈方微渗漏均大于(牙合)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结论:①微渗漏的大小与黏结剂的种类无明显关系.②不同酸蚀方法间的微渗漏差别明显,自酸蚀组较磷酸酸蚀组的微渗漏明显大.③同种材料、同种酸蚀方法,托槽龈方微渗漏明显大于(牙合)方.

  • 高温灼烧及电解抛光处理对金属托槽摩擦力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玉玲;张端强;骆凯;周巧琴

    目的 对金属托槽进行重复高温灼烧及电解抛光处理,检测槽沟与弓丝间的摩擦力,初步探讨重复黏结对金属托槽摩擦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40颗,MBTTM mini金属托槽10个,019×0.025”不锈钢方丝.黏结前扫描电镜下观察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黏结后检测槽沟与弓丝间弹性结扎的摩擦力.对托槽进行多次黏结,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处理去黏结的金属托槽.实验过程共循环4次.结果 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愈显粗糙,金属托槽与不锈钢方丝之间的静摩擦力值及滑动摩擦力值均逐渐增大,但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温灼烧及电解抛光后的金属托槽摩擦力有增加的趋势,尽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托槽的重复黏结仍应慎重.

  • 含氟人工唾液对金属托槽镍离子释放的影响

    作者:丘雨蓓;赖颖真;林珊

    目的:通过检测金属托槽在含氟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离子量,探讨氟离子对金属托槽镍离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标准方丝弓金属托槽,共20个样本,随机分为含氟组和无氟组.将20个样本按分组分别浸泡在不同的人工唾液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MS)测定金属托槽在人工唾液浸泡4周后的镍离子析出量.结果:含氟组的镍离子析出量高于无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的存在会增加金属托槽镍离子的析出量.

  • 多晶氧化铝陶瓷托槽与金属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脱落率的对比观察

    作者:王卫东;董苁蓉;李蒙

    目的:对比分析多晶氧化铝陶瓷托槽与金属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脱落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例12-18岁固定正畸病例,分为陶瓷托槽组和金属托槽组,每组1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LI、GI和SBI)变化。记录3个月内两组托槽的脱落个数并计算脱落率。结果:两组托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LI、GI和SBI)及3个月内的脱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陶瓷托槽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及其脱落率和金属托槽没有明显差异。

  • 两种正畸粘接系统对金属和陶瓷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王丽芬;黄志刚;张霞

    目的:评价传统正畸粘接系统和自酸蚀粘按系统分别对金属托槽和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方法:将100颗人前磨牙均分为4组:金属托槽/传统粘接系统组(1组)、金属托槽/自酸蚀粘接系统组(2组)、陶瓷托糟/传统粘接系统组(3组)、陶瓷托槽/自酸蚀粘接系统组(4组),使用Transbond XT树脂糊剂将托槽粘接在牙面上,测量各组的抗剪切粘接强度,并评价其剩余粘接剂指数,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金属托槽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高于陶瓷托槽,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平均抗剪切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和4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剩余粘接剂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的粘接强度与剩余粘接剂指数有平行相关性(P<0.05).结论:金属托槽的粘接强度高于陶瓷托槽;自酸蚀粘接系统与传统粘接系统都可满足正畸临床粘接托槽的需求:大部分样本的粘接失败发生在托槽/粘接剂界面或粘接剂内部破坏,表明牙釉质受损的几率较低,且粘接强度和剩余粘接剂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

  • 陶瓷托槽与金属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脱落率比较

    作者:王卫东;董苁蓉;李蒙

    目的 比较陶瓷托槽与金属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影响及其脱落率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32例12 ~18岁固定正畸患者,分为陶瓷托槽组和金属托槽组,每组1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记录3个月内两组托槽的脱落颗数并计算脱落率.结果 两组托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托槽3个月内的脱落率分别为4.1%和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陶瓷托槽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及其脱落率和金属托槽没有差异.

  • 聚合瓷表面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与金属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

    作者:姬莉;朱志农;连文伟;李东方

    目的 探讨4种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聚合瓷与金属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作45个聚合瓷试件块,从中挑选40个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采用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氟酸凝胶酸蚀;C组: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氟酸凝胶酸蚀后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D组: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凝胶酸蚀;E组: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凝胶酸蚀后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各组处理后与金属托槽粘接.试件置入37℃恒温水浴箱内24 h,随后进行冷热水温度循环500次(5~55℃),完成后取出试件测量抗剪切强度,并统计剪切后试件块表面材料破损情况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结果 各组抗剪切强度值分别为:对照组为3.24 MPa、氢氟酸酸蚀处理组为7.24 MPa、氢氟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组为10.78 MPa、磷酸酸蚀组为4.17 MPa、磷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组为6.84 MPa,各组间抗剪切强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氢氟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组在去粘接后聚合瓷折裂率较其它四组高.结论 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联合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聚合瓷表面,既达到临床所需有效粘接强度,又在去粘接后减少聚合瓷破损率,故临床推荐使用.

  •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临床效果及脱落的研究分析

    作者:李渠;刘明颖

    目的 研究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于患者牙弓矫形的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及脱落情况.方法 选取某科治疗的正畸患者30例,将自锁托槽矫治器列为观察组,采用传统金属矫治器为对照(均为15例),分别检测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上颌牙弓各指标的变化,治疗期间牙周健康及托槽脱落的情况.结果 ①排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牙弓宽度(包括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第一磨牙宽度),前段弓长均有所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段弓长增加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②固定矫治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牙龈轻、中度炎症,菌斑增多,颜色改变甚至轻度水肿(P<0.05),但组间PLI、GI和SB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托槽脱落数为12/300,脱落率为4.0%,对照组托槽脱落数为14/300,脱落率为4.7%,托槽脱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患者,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托槽矫形效果、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以及托槽脱落率无明显差异.

  • 瓷面处理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性能的影响

    作者:范存晖;陈杰;刘新强;马欣

    目的研究瓷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瓷修复体的粘接强度及去粘接后瓷面完整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使用粘接剂和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将80个瓷面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个瓷面.分别用京津釉质粘接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表面处理分别行37%磷酸酸蚀、9.6%氢氟酸酸蚀、打磨去釉、瓷面涂硅烷偶联剂4种表面处理法.试件粘接托槽后经37℃恒温水浴24h后测定抗剪切强度,记录去粘接后的瓷面破裂情况.对磷酸酸蚀,氢氟酸酸蚀、打磨去釉的瓷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采用氢氟酸酸蚀、打磨去釉、硅烷偶联剂组的粘接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磷酸酸蚀组(P<0.01).打磨去釉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及氢氟酸酸蚀或瓷表面涂硅烷处理后使用任意一种粘接材料粘接均取得有效的粘接强度.各组去粘接后的瓷破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氟酸酸蚀、打磨去釉、瓷面涂硅烷偶联剂均可以明显增加金属托槽与瓷面之间的粘接抗剪切强度.瓷面涂硅烷偶联剂是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时良好的表面处理剂.

    关键词: 金属托槽 粘接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