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减数第二恒磨牙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手段.在正畸减数中常选择的牙位是前磨牙.但临床上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正畸治疗初期拔除了第一或第二双尖牙,但在矫治结束后,由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角度不佳,常常也需要拔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共需拔除8颗牙齿,对患者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提出拔除第二磨牙结合功能矫治器、头帽或口外弓等手段矫治各类错(牙合)畸形,待日后第三磨牙萌出后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此达到减少拔牙数目,保存牙列完整性的目的[1].拔除第二磨牙虽然不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规拔牙模式,但可以被视为一种补充.本文将就正畸减数第二磨牙的适应证、时机、减数第二磨牙后第三磨牙的萌出状况,及其对颜面部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下颌第三磨牙移植替代根吸收第二磨牙的临床效果与体会
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压迫牙根吸收致根尖周炎等是临床常见的牙发育不良的现象[1].下颌第三磨牙低位阻生于第二磨牙根方,造成第二磨牙根严重吸收,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往往在拔除第三磨牙的同时不得不拔除第二磨牙.
-
拔除第二磨牙结合种植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凡涉及减数矫治的病例多常规选择拔除一组前磨牙,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第三磨牙不能正位萌出,或导致拔牙面容、邻牙接触不良等;从保存28个牙齿(同侧双磨牙、双前磨牙牙式)角度考虑,拔除第二磨牙进行正畸治疗不适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研究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42±0.30(°),SNB平均减小1.9±0.21(°),ANB增加3.32±0.18(°);下颌平面角FMA增大2.05±0.45(°),OP/MP增大2.53±0.32(°),OP/FH值无显著变化;NA/U1角和U1/NA距分别增加2.73±0.50(°)和1.75±0.45(mm),NB/L1角和L1/NB距分别减小4.73±0.60(°)和1.83±0.71(mm),IMPA减小5.66±0.18(°).结论:拔除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属于非常规掩饰性治疗手段,但仍可作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