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飞行员航空性中耳炎1例

    作者:苗壮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飞行时双耳闷、耳痛3个月余,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尤以飞机起降时感觉明显,飞行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双耳外耳道通畅,双鼓膜完整,标志清晰,轻度内陷;咽鼓管功能欠佳,双侧乳突区无红肿、压痛.外鼻无畸形,鼻前庭光滑,鼻中隔中度左偏,双侧下鼻甲略肥大,麻黄素收敛好,中鼻甲不大,各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双侧鼻腔未见新生物.纯音测听:双耳纯音平均听阈15dBHL,中耳分析:双耳A型.

  • 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护理

    作者:邓翠萍;林海燕;梁茂金

    目的 探讨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0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手术后患者耳闷塞感、耳鸣症状得到改善,听力得到提高,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梁茂金;郑亿庆;张志钢;许耀东;区永康;陈穗俊;杨海弟;黄秋红;邱泽恒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有耳闷塞感,伴或不伴听力下降,鼓膜检查无明显异常)22例(3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5例(20耳).所有患者术前咽鼓管测压(TMM)均证实为咽鼓管功能不良,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对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耳内水泡声、耳鸣等进行主观症状评估,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评分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TMM及鼓膜积液恢复情况.结果:术前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VAS评分为8.2±1.4、6.2±1.2,术后1周VAS评分为2.0±1.2、3.1±0.8,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症状持续消失,术后6个月症状无反复.TMM正常R值比例显著提高.单纯咽鼓管不良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有效率为95.0%.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短期治疗效果良好,可能为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疾病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咽鼓管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不良的疗效分析

    作者:秦欢;杨军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成形术(BET)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不良(ET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0-2016-09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慢性延迟开放型ETD患者19例(28耳).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耳内镜、鼓室图、纯音听阈、纤维鼻咽镜、咽鼓管压力测定(TMM)、CT和MRI评估.所有患者均曾接受过保守药物治疗、鼓膜穿刺、至少2次鼓膜置管治疗,效果较差.19例患者中5例(5耳)患者接受单纯BET术,14例(23耳)患者接受BET加鼓膜置管术.记录这些患者术前及术后1、3、6、9和12个月时的咽鼓管功能问卷(ETDQ-7)调查及同期咽鼓管功能评分(ETS).同时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1、6和12个月时Valsalva难易程度、耳闷塞感、耳痛进行主观症状评估.对其术前和术后1、3、6、9和12个月进行得分均值比较.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有无并发症,如耳痛、鼻出血等.结果:术前Valsalva、耳闷塞感VAS评分为(8.286±0.189)、(8.571±0.221),术后1个月Valsalva、耳闷塞感VAS评分为(3.714±0.317)、(2.393±0.434),Valsalva、耳闷塞感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ET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的ETDQ-7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为84.2%.结论:BET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BET联合鼓膜置管可有效治疗慢性延迟开放型ETD.

  • 缺氧诱导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中耳黏膜中的表达

    作者:黄秋红;蔡小剑;张志钢;刘翔;陈穗俊;郑亿庆

    目的 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并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中耳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取34只排除中耳病变的SD大鼠,从软腭进路以三氯醋酸烧灼一侧咽鼓管咽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实验组),另一侧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与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IF-1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耳黏膜的表达.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模成功14例(14耳),建模平均时间为1周;正常对照组中耳黏膜HIF-1αmRNA表达灰度值为5.297±0.697,实验组为6.870±0.6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IF-1α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计分为0.500±0.149,实验组染色计分为1.530±0.337,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化学烧灼法烧灼咽鼓管咽口能模拟咽鼓管功能不良成功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HIF-1α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动物中耳黏膜中表达增多.

  • 咽鼓管功能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瑞香;侯昭晖;杨仕明

    咽鼓管功能与中耳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但咽鼓管结构复杂,位置隐蔽,不易观察,目前有效研究较少。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重现咽鼓管结构和功能状态,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内镜下咽鼓管内给药,激光咽鼓管成型术,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型术等治疗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行性和有效性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咽鼓管功能不良目前尚未有确切诊断标准,研究中多采用量表的方式进行评价,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取得突破。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茂金;张志钢;许耀东;区永康;陈穗俊;熊浩;杨海弟;黄秋红;郑亿庆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处理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56耳),所有患者均曾接受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及至少1次鼓膜置管治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耳内镜检查确定中耳积液,声导抗B型图或C型图,咽鼓管测压(technique of tubomanometry,TMM)显示咽鼓管不通。所有患者均行BET,根据术中及术后情况确定是否行进一步的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后予随访6个月,观察鼓室积液、鼓室图及咽鼓管功能测试的变化情况及记录术后处理的情况。结果54耳行BET顺利,2耳扩张不顺利术中行鼓膜置管。其中,8耳(14.3%)单纯行BET,6耳(75.0%)术后无积液再出现,2耳(25.0%)术后2周内仍有积液,各行鼓膜穿刺1次后无复发;46耳(82.1%)术中同时行鼓膜穿刺,20耳(43.4%)术后随访未见积液复发,23(50%)术后再行鼓膜穿刺后积液消失,3耳(6.5%)穿刺2次以上仍反复,再次置管。治疗有效率为91.1%(51/56)。术后半年,鼓室图及TMM测试提示患者咽鼓管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BET可改善咽鼓管功能且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