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采用不同雾化吸入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安全雾化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已确诊为VAP的患者75例,根据其雾化吸入药物不同分为糜蛋白酶组、布地奈德组以及布地奈德+糜蛋白酶组,每组各25例,三组患者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比较三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4h痰液总量减少时间,统计雾化治疗7天后患者胸部影像改善率、动脉血气结果 改善率和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布地奈德+糜蛋白酶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4h痰液总量减少时间均较糜蛋白酶组和布地奈德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糜蛋白酶组与布地奈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糜蛋白酶组患者胸部影像改善率、动脉血气结果改善率以及一次脱机成功率均高于糜蛋白酶组和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可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辅助用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分析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人工气道套管以及常规的气道护理,观察组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人工气道套管,并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声门下冲洗及吸引留滞物护理,对两组患者VAP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为7.5%,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为1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抽吸可以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试试集束化气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ICU住院天数和机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8.7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预后良好.
-
PDCA项目改善活动对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我科ICU患者床头抬高≥30°的依从性现状,以及护士对床头抬高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面的认知程度.方法 成立PDCA项目改善小组,利用直角三角型定理,自制床头抬高测量工具,找到影响患者床头抬高≥30°的关键因素.结果 通过实施PDCA项目改善,使得患者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低年资护士在VAP预防的相关知识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通过PDCA项目改善,自制重力牵锤移动测量工具,使患者病床抬高角度得到了量化,同时护士抬高床头的依从性得到改善.
-
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取集束化管理护理方法下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66%),束化管理护理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护理干预对于在重症监护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从而有效的提升疗效及提护理满意度.
-
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ICU病房患者中抽取110例作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教育培训,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100例作为对照组,未进行护理教育培训,比对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洗手、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肠内营养、正确吸痰、气囊护理、呼吸机装置管理认知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4%(7/110),低于对照组的15.0%(15/100),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强化护理教育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 探讨分析ICU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ICU护士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了解其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及从事ICU护理工作年限的ICU护士有关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得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有关吸痰护理和气管套囊护理的循证护理的认知得分要明显高于口腔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和呼吸机管道护理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ICU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及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循证护理的质量.
-
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经口气管插管是呼吸、心跳骤停和呼吸衰竭常用的抢救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但是经口气管插管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旨在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理论参考.
-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原本并不具有肺部感染,但是在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后出现肺部感染现象,或者是在机械通气之前就存在肺部感染,在机械通气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肺部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疗效,加重患者的病情.重症监护室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较多的地方,其死亡率也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集束化方案新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较为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病一旦发生,就会很容易引发脱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的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也产生了威胁.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为6~52%或(1.6-52.7)/1000机械通气日,我国VAP的发生率为4.7~55.8%或(3.9~49.3)/1000机械通气日[1-2].现对近年来世界上引发VAP危险的因素和集束化方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分析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者展开调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对策,提高ICU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VAP 40例(48.78%)作为实验组,未发生VAP 42例(51.22%)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通气时间超过10天、深静脉穿刺置管等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 相对于一般科室患者而言,ICU患者VAP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对VAP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VAP的发生率.
-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入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新生儿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则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其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的护理干预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具有应用价值.
-
新生儿ICU因呼吸机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总结新生儿ICU因呼吸机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因呼吸机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患儿45例,对其实施呼吸道护理、消毒隔离、口腔护理、预防返流和误吸等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病情转归情况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儿经护理后,治愈35例,好转7例,死亡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结论 通过对ICU新生儿呼吸机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儿的发病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合格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在ICU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运行品管圈七大手法和十大步骤,选定“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合格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目标并进行实施。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71.1%提高至活动后的92.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的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合格率。
-
GSE抗菌洗液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GSE抗菌洗液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均测定口腔PH值,对照组按常规根据测定出口腔PH值选择相应的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均采用GSE抗菌洗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4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实验组45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使用GSE抗菌洗液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VAP患儿高危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2.5%.VAP组孕周<32周、出生体质量<2000 g、通气时间>4d,新生儿有较高VAP发病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耐药菌.结论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原发病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VAP的发生.
-
浅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疾病治疗、康复的院内感染性疾病,虽然高速发展的先进仪器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病人的威胁却并没有减少,文章通过检索文献,从原因分析入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
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吸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荆州市中心医院ICU内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采用声门下吸引吸痰进行人工气道护理;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了普通吸痰进行气道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比较,采用声门下吸引的方法进行口咽部及人工气道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探讨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