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减数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昕;常夏;王恪钢

    目的 探讨减数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将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代替第一恒磨牙,关闭拔牙间隙.结果 39例患者经过18 ~ 28个月的固定正畸治疗,磨牙间隙关闭,中线对齐,牙列排齐,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术后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第二恒磨牙与前磨牙牙根平行,牙根及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 减数第一恒磨牙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经过合理的支抗设计和控制,恰当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可以替代传统的修复治疗.

  • Tweed技术在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贵林;杨茜;卢云;曲虹

    [目的]探讨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来使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错牙 合畸形伴下颌第2双尖牙拔出需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共10例,年龄14~20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正常.运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的cherry loop和shoehorn loop来近中移动第1磨牙.[结果] 所有10例病例均实现下颌第一磨牙整体移动,无近中倾斜,无近中舌向旋转的发生,第1磨牙与第1双尖牙接触关系良好,间隙完全关闭.[结论] 运用Tweed方丝弓矫治技术来使第1磨牙近中移动临床效果稳定,效率高,无牙齿不良移动,完全实现整体移动.

  • 近中移动上颌二磨牙后牙根吸收情况分析

    作者:程涛;刘赟;张漫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正畸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病例17例,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应用头影测量软件分析矫治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确定牙根吸收的量,对17例病例治疗前后第二磨牙冠根比做t检验,对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和冠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距离与冠根比呈正相关。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会造成牙根吸收,但是吸收量较少,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牙齿的移动距离是影响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

  • 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远林;李朝晖;邹晖;陈晓英

    目的 探讨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均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排齐整平牙弓后,试验组11例患者采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对照组11例患者采用不锈钢平直方弓丝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对两组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的L7-MP角、L7轴角和L7支抗强度在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鞋拔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临床效果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口内支抗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磨牙效果比较

    作者:郭军;法永红;蔡兴伟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8.5mm,疗程10.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2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2.5°,磨牙垂直向压低0.28mm,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7.8mm,疗程10.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76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角度7.5°,磨牙垂直向压低0.06mm,下颌中切牙发生舌向倾斜9.5°.下颌中切牙切端向舌侧移动了3.0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