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柳亚敏;邵华;厉伟兰;智宏;罗璨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 ACS患者入院第1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d),第2天起服用维持剂量(75 m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共服用1年.检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前和服用后24 h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根据IPA将患者分为对氯吡格雷无反应组、低反应组和反应组.分别在服药第1、3、6、12个月末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现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和亚急性支架血栓、再发ACS和缺血性中风)的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0例ACS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6.1±7.8)岁.氯吡格雷无反应组53例、低反应组46例、反应组91例.3组患者性别构成、合并危险因素及合并用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平均年龄[(69.1±7.8)岁]大于反应组[(64.3±7.4)岁](P<0.05),无反应组1、3、6、12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11.3%(6/53)、20.8%(11/53)、22.6%(12/53)、35.8%(19/53)]均明显高于反应组[1.1% (1/91)、1.1%(1/91)、2.2%(2/91)、9.9% (9/91)](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反应组(P<0.05)与反应组(P<0.01). 结论 ACS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可能有关.对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检测MAR与IPA,以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发心血管事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立普妥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秀梅;陈杰山;李桃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立普妥对血脂、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血脂明显下降(χ2=4.51,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早期应用立普妥可明显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

  • 斑点追踪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的随访研究

    作者:胡波;周青;宋宏宁;谭团团;曹省;郭瑞强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并通过长期随访,探讨左室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及特点判断 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8例首发 AMI患者入院时左心超声图像,分析得出左室纵向峰值应变(LPSS)、径向峰值应变(RPSS)及环向峰值应变(CPSS),结合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 AMI后再发心血管事件及心因性死亡的风险。结果与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 AMI患者相比,再发心血管事件患者 LPSS和 CPSS均相对较低(P <0.001),其中CPSS对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相对较好(HR=1.4096)。在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中,LPSS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P <0.001,HR=1.5735)。结论 STI 对判断 AMI 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心因性死亡的风险具有优势,CPSS及 LPSS分别是预测再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有效指标。

  • 缬沙坦对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段书云

    目的 研究缬沙坦降压作用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经治的确诊为高血压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按病情及患者接受治疗意愿分别应用缬沙坦(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非缬沙坦组)降压治疗,每组80例,观察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降压效果相当.缬沙坦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低于非缬沙坦组,射血分数改善优于非缬沙坦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非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以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 D型人格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兴蓉;白俊云;李娜;许秀峰

    目的 探讨D型人格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3名冠心病患者运用D型人格量表筛查D型与非D型人格,统计其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再发率,随访2 a,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2 a生存率为80.65%,显著低于非D型人格患者(92.71%)(OR=31.177,95%CI:29.874-32.480,P<0.05);心血管再发率为34.80%,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患者(19.10%)(OR=2.095,95%CI:1.034-4.240,P<0.05).结论 D型人格与冠心病患者生存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相关,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方式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2年随访研究

    作者:赵兴蓉;白俊云;李娜;许秀峰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2年中生存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探讨多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DS14中文版、A型行为问卷、应付方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203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测查,并随访2年的生存情况和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结果:①心功能、年龄和D型人格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②D型人格、空腹血糖是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是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预后受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亮;王秀花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6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信息资料,明确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临床路径管理以及Killip分级情况,均属于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Killip分级和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属于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史、临床路径管理以及Killip分级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显著,临床治疗与护理中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