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

    作者:范燕;白楠;王睿;宋秀杰;梁蓓蓓;李然;李玉莲;蔡芸;柴栋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连续静脉滴注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2009年4至7月选出1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纳入试验,其中男、女各6名,年龄25~35岁,平均(31.8±2.8)岁,体重指教(BMI)为19.8~24.1(22.2±1.3)kg/m2.给予乳酸卡德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2 h内恒速静脉滴注,1次/d,共用药7 d.观察记录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测定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指标,重点监测每天给药前1 h和给药开始后3、6 h的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的变化以及给药开始后第3、5、8天葡萄糖耐量试验变化.结果:除1名受试者给药第3天因月经期停药外,11名受试者完成7 d连续给药.受试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给药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出现的7例次不良反应中,其中5例次甘油三酯(TG)水平和1例次总蛋白(TP)水平轻度升高,1例次短暂血糖降低(2.96 mmoL/L);7例次的不良反应经分析可能与药物无关.有1名受试者给药开始后第2、5、8天白细胞(WBC)计数分别为2.75×109/L、3.07×109/L和2.95×109/L,中性粒细胞(N)分别为0.39、0.33、0.39,均低于正常值,停药后2 d恢复正常,可能与药物相关.受试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和尿素(Urea)连续给药的7 d中个别日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无临床意义.给药第2、3、4、7天,给药后QT间期较给药前有所延长,但QTc间期绝对值<450 ms,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给药开始后第5天11名受试者空腹血糖为(4.21±0.35)mmol/L,低于给药前1 d[(4.74±0.59)mmol/L],给药开始后第3、5天餐后1 h血糖为(6.20±1.58)、(6.07±1.19)mmol/L,均低于给药前1 d[(8.47±2.51)mmol/L],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无临床意义.其他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给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 单次静滴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的安全耐受性研究

    作者:白楠;王睿;李玉莲;刘浩;安毛毛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静滴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方法:用区组随机化设计,选择18~40岁健康成人24名,每组12人,男女各半,进行单次3 h和2 h恒速静脉滴注乳酸卡德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的2种滴注速度的安全性评价.观察试验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各组入选受试者给药前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给药后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亦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仅1例出现轻度的腹痛、腹泻等可能与药物相关的轻度一过性药物不良反应.试验中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2 h恒速静脉滴注乳酸卡德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 HPLC测定乳酸卡德沙星中卡德沙星的含量

    作者:马杰;高媛;赵玉新;李国峰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乳酸卡德沙星中卡德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柠檬酸溶液-乙腈-甲醇(84:16:10)(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5.0);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 ml/min.结果:卡德沙星在0.30~0.7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4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卡德沙星中卡德沙星的质量控制.

  • 乳酸卡德沙星对大鼠肝P450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荔;刘嵘;吴畅烜;许潇;张冬梅;谢林;刘晓东

    目的:研究乳酸卡德沙星对大鼠肝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鸡尾酒技术,测定单剂量和多剂量使用乳酸卡德沙星前后大鼠血浆中相应的探针药物咪达唑仑、右美沙芬、奥美拉唑、茶碱、氯唑沙腙和双氯芬酸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单剂量给予乳酸卡德沙星后,探针药物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变化.按每天两次,每次9mg/kg剂量灌胃乳酸卡德沙星,连续12d后,与用药前比较,咪达唑仑和双氯芬酸的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见显著性改变;但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及其AUC0-t有升高的趋势,茶碱的血药浓度及其AUC0-t有降低趋势;右美沙芬的血药浓度和AUC0-t显著升高,而氯唑沙腙的血药浓度和AUC0-t显著降低.结论:单剂量使用乳酸卡德沙星对探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多剂量给予乳酸卡德沙星对大鼠代谢氯唑沙腙的代谢酶有诱导作用,对代谢右美沙芬的代谢酶有抑制作用.

  • 乳酸卡德沙星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鸣;于飞龙;白文霞;姚全胜

    目的 研究乳酸卡德沙星时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 采用SPF级SD大鼠对乳酸卡德沙星进行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雄鼠从交配前9周至交配成功,雌鼠从交配前2周到妊娠后第7 d,连续灌胃给药,每天1次.交配结束后处死雄鼠,进行精子活力检查和精子畸形检查及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交配成功的雌鼠2组,1组于妊娠第14 d解剖,记录胎盘总质量、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数、死胎数等指标.计算雌雄大鼠交配率及妊娠率.另1组雌鼠自然分娩和哺乳,计算仔鼠第35 d哺乳存活率.结果 各剂量组雄鼠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睾丸质量系数、附睾质量系数、精子畸形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158 mg·kg-1)雌鼠的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低剂量组(79和39.5 mg·kg-1)雌鼠的受孕率、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死胎率和吸收胎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仔鼠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乳酸卡德沙星中、低剂量组仔鼠体质量与空白时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各剂量组仔鼠存活率、死亡率、性别比、仔鼠脏器系数以及第35 d哺乳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未观察到仔鼠畸形.结论 79 mg·kg-1剂量乳酸卡德沙星对雌、雄性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无毒性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