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株同时携带mcr-1和NDM-6基因的泛耐药大肠埃希菌研究

    作者:黄旭;孙鹏飞;夏文颖;唐晨杰;倪芳;刘根焰

    目的 研究1株临床分离的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均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常见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乙二胺四乙酸(IPM-EDTA)协同实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联合测序技术检测多种耐药基因;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分析菌株的分子分型;用质粒结合试验研究blaNDM-6和mcr-1基因是否通过质粒传播;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携带blaNDM-6和mcr-1质粒的分子特征.结果 该株大肠埃希菌除替加环素敏感外,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同时对黏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改良Hodge试验和IPM-EDTA协同试验结果阳性;PCR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显示该菌株同时携带mcr-1,blaNDM-6,blaCTx-M-55.blaTEM-1,rmtB和aac(6’)-Ib-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为ST156型;S1-PFGE和Southern blot 结果显示blaNDM-6基因位于大小约80 bp的质粒上,mcr-1基因位于大小约为33 bp的质粒上.结论 同时携带mcr-1和blaNDM-6的泛耐药大肠埃希菌已在临床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 阴沟肠杆菌AmpC β-内酰胺酶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的机制

    作者:涂婉;赵虎

    目的 研究质粒传播和ampD基因突变两种机制对阴沟肠杆菌AmpC β-内酰胺酶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的影响作用和比率.方法 收集医院感染患者标本,将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和其转变后的组成型阴沟肠杆菌分为一组.对每组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和染色质ampD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 195例感染拟似诱导型阴沟肠杆菌患者中,25例(12.82%)的菌株转变为组成型.其中,10组菌株的阳性转变为单纯的质粒传播所致,10组为单纯的ampD基因突变所致,1组既有质粒传播又存在ampD基因突变,另外4组则两者全无.12株转变的组成型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存在有意义的突变位点,其中7株存在移码突变,另外5株为点突变.结论 阴沟肠杆菌由诱导型转变为组成型已经达到较高的比率,质粒传播和染色质突变均为引起这种转变的重要原因.质粒介导的AmpC酶已经跨种、跨区域传播,染色质ampD基因的突变率也远远高于其自然突变率,这两种机制均应在临床医疗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