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与体内肝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文海若;宋捷;陈高峰;齐乃松;李琛;耿兴超;王雪

    目的:分别利用遗传毒性阳性剂开展体外微核细胞组学和SD大鼠体内肝细胞微核试验,对2种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方法:①体外肝细胞微核细胞组学:在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环磷酰胺(CPA,10或40 μg· mL-1)或丝裂霉素C(MMC,0.05,0.1或0.2 μg·mL-1)与HepaRG或HepG2细胞作用4或24 h,开展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细胞组学试验.计算每个剂量胞质分裂增殖指数(CBPI)和复制指数(RI)、坏死(Nec)和凋亡(Apop)细胞的千分率以及双核细胞中微核(MN)、核芽(NBUD)和核质桥(NPB)出现的千分率.②体内骨髓微核与肝微核试验:使用6~7周龄SD大鼠,连续3d分别在0,24和45 h经口灌胃ddH2O,CPA(10,20或40 mg· kg-1)或EMS(200 mg· kg-).末次给药后取单侧股骨和肝左叶中间约5 mm3大小组织分别制作骨髓和肝细胞微核涂片.镜检计数每组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MNPCE‰o)和肝细胞微核率(LMN‰)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结果:①HepaRG细胞经CPA或MMC处理可见MN‰,NBUD‰及NPB‰呈剂量相关性增加,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HepG2细胞NBUD‰和NPB‰背景值较高,在高背景值的基础上经CPA或MMC处理均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P<0.01);MMC处理组以上2项指标的增幅较CPA处理组更显著.NPB‰不是HepG2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敏感指标.②连续3d经口灌胃CPA或EMS均可引起SD大鼠MNPCE‰和LMN‰升高.结论:利用HepaRG开展体外微核细胞组学,可在不添加S9的条件下经阳性剂CPA或MMC处理4h获得阳性结果,是开展体外肝细胞微核试验的理想研究对象.体内肝细胞微核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该方法与SD大鼠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结合,可对药物肝毒和遗传毒性进行综合预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