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和治疗探讨

    作者:王凡;刘宾;李莉;樊宇靖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9例,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阿拓莫兰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3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22例(56.41%),胆汁淤积型10例(25.64%),混合型7例(17.95%).10.26%(4/39)患者7天内肝功能恢复正常,46.15%(18/39)患者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30.77%(12/39)患者21天内肝功恢复正常,7.69%(3/39)患者28天内肝功恢复正常,1例肝功异常持续34天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实验,美能和阿拓莫兰联合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

  • 唐山地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82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玉玲;张国顺;张爱新;齐志;张莹;徐晓平;王芳;郑彩娟;尚华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唐山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肝病专科医院均诊断明确的DILI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DILI的相关药物中常见的为中草药类,占26.24%(74/282),其他分别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占20.21% (57/282),抗生素类药物,占17.38%(49/282),抗结核药物,占15.96%(45/282),肿瘤化疗药物,占11.35% (32/282),其他药物,占8.87%(25/282);中草药类药物导致的DILI,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DILI(F值分别为35.8、121.3、107.2、59.8,P均<0.01).结论 唐山地区急性DILI由中草药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疾病严重程度较重.

  •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发明

    目的:探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药物性肝损伤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显著,可快速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痔血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13例分析

    作者:谢龙腾

    我院在2007~2009年期间,收治了13例服用痔血胶囊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现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

  • 解毒保肝方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模型小鼠的影响

    作者:吴素芹

    目的:研究解毒保肝方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组、解毒保肝方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水飞蓟宾葡甲胺组小鼠以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混悬液灌胃,解毒保肝方组小鼠以解毒保肝方水煎液灌胃,每日灌胃1次,共7次。末次灌胃后2 h,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1 mL/10 g灌胃,模型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组、解毒解毒保肝方组以40 mg/mL乙酰氨基酚片(AP)溶液0.1 mL/10 g灌胃,灌胃后禁食,不禁水。24 h后称重处死,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蛋白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解毒保肝方可以降低AP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模型小鼠的ALT、AST,降低TNF-α活性,升高SOD,降低MDA,升高GSH。结论:解毒保肝方可能通过抑制过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减少GSH消耗以对抗AP的肝毒性作用,且作用强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 18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病历回顾分析

    作者:何勇;徐秀云

    目的:了解引起急性肝损害的药物品种,急性肝损害的分型、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发现引起肝损的药物主要有抗结核药物、中草(成)药、抗精神病类药物、激素等,其中肝细胞损伤型有159例(86.4%),胆汁淤积型22例(12.0%),混合型3例(1.6%).结论:临床引起急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大部分为临床常用药物,且多有引起肝损的相关报告和/或说明书上有所提示.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草(成)药,肝损害发生率达18.5%,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此类药物的认知和警觉.

  • 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麻继锋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第一位是中草药(18/48,37.5%),其次为抗结核药(8/48,16.7%)、抗生素(6/48,12.5%)等.其中,肝细胞损伤型占52.1%(25/48),胆汁淤积型占18.8%(9/48),混合型占29.2%(14/48).结论 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引起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