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作者:陈立华;杨艺;魏群;李运军;李文德;高进宝;于斌;赵浩;徐如祥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3/21),术后三维 CT 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 KPS 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 <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卢桂芳;金瑛;吴玉琴;余艳红;沈敏;苏琴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重复实行等优点,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4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徐然;马翔宇;李卫国;李超;张鑫;徐淑军;李新钢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控制情况筛选出31例面肌痉挛患者,对以上患者全部行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1例患者中,面肌痉挛症状完全缓解者24例(27.4%),明显减轻者6例(19.4%),未缓解1例(3.2%),术后出现轻度面瘫3例(9.68%),听力下降2例(6.45%),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者1例(3.23%),术后发热2例(6.45%).无术后出血及小脑挫伤病例,无脑脊液漏及刀口愈合不良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在充分掌握神经解剖及熟练应用神经内镜基础上,取得高效微创治疗效果的一种新手术方式.

  •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作者:李扬;何强华;杨华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1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4例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保留,术后1周复查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13例(92.86%),面神经功能较差(H-B分级Ⅲ级)1例(7.14%).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2例患者术区有少量出血,继续复查未见进展.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加强抗感染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保存较好.

  •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作者:李海红;甄英伟;马文群

    锁孔神经外科已成为现代微创神经外科重要方向之一.桥脑小脑角区位置深,操作空间小,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手术历来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探讨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理解锁孔理念及其发展前景.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处理桥小脑角区多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与其他入路互补性强.内镜辅助进一步扩大了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多用途性.

  •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作者:陈立华;徐如祥;魏群;李运军;李文德;高进宝;于斌;赵浩

    目的 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 方法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肿瘤患者26例,其中单纯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7例,联合采用神经导航和术中MRI或电生理监测下手术11例,单纯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对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23例(88.5%),次(近)全切除(Simpson Ⅲ、Ⅳ级)3例(1 1.5%).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23.1%),无死亡病例.术后半年随访,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70分23例,KPS<70分3例.术后随访3~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锬孔入路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入路,掌握好手术的策略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