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Scan Ⅲ系统测量咬合力的可重复性体外研究

    作者:舒广;秦一飞;许天民

    临床正畸治疗中咬合力在牙列中的分布越来越受到关注,咬合力的分布一方面反映了比形态学上的尖窝交错更加精细的咬合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机械力作用下的牙齿移动.T-Scan咬合分析仪(Tekscan,美国)提供了测量各牙位咬合力占牙列总咬合力百分比的工具.

  • TeeTester与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正常(牙合)青年学生咬合力特征的比较

    作者:赵颖;丁张帆;康龙;周娜;任利玲;康宏

    背景:TeeTester和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在口腔临床各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对两种仪器的使用尚未见到对比数据.目的:应用TeeTester与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研究正常(牙合)青年学生的咬合特征,并比较两系统咬合分析的差异.方法:采用TeeTester咬合系统V3.2.0记录13例正常(牙合)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牙合)力中心点位置、(牙合)力不对称指数、前牙咬合力占(牙合)力总值的百分比,采用T-ScanⅢV8.01咬合分析仪记录13例正常(牙合)受试者在ICP时的上述指标,并在25%,50%,75%,100%大咬合力时的4个时段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①TeeTester与T-ScanⅢ两系统所测得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系统所测得的所有受试者(牙合)力中心点绝大多数在规定灰圈内,且均位于前磨牙区.两系统所测得(牙合)力中心点距中线的垂直距离、(牙合)力中心点偏移方向,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系统所测得的(牙合)力不对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TeeTester所测得的前牙咬合力占总(牙合)力的百分比大于T-ScanⅢ所测结果,且在50%,75%,100%大咬合力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①正常(牙合)者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②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牙合)力中心点、(牙合)力不对称指数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是否正常的指标.③TeeTester与T-ScanⅢ在前牙咬合力占总(牙合)力百分比的测量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动态咬合分析

    作者:冯瑶;迪丽努尔·阿吉;张蕾;苟政江;热西丹·阿不都热衣木;斯琴高娃

    目的 观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后动态咬合接触的变化,探讨(牙合)因素与TMD发生的关系.方法 TMD患者19例,分别于戴用稳定型咬合板前(治疗前)及戴入后1、3个月(治疗后),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于患者牙尖交错位观察早接触发生率,测量咬合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和咬合力分布平衡度,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3个月,患者咬合力分布平衡度[(19.60±14.70)%、(20.10±16.60)%]均高于治疗前[(18.50±15.80)%](P<0.05),咬合时间[(0.69±0.40)、(0.64±0.50)s]、咬合分离时间[(0.89±0.42)、(0.87±0.49)s]均短于治疗前[(0.84±0.45)、(1.03±0.52)s] (P<0.05);治疗后3个月早接触发生率(26.32%)低于治疗前(68.42%)(P<0.05),治疗后1个月早接触发生率(36.8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型咬合板应用可降低TMD患者牙尖交错位早接触的发生率,改善咬合接触;(牙合)因素与TMD发生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